抗肾小球基底膜(GBM)抗体是抗GBM病的致病性抗体。我们的前期工作发现正常人血清中存在天然抗GBM抗体,且识别的靶抗原局限在α3(IV)NC1,说明抗体本身并不是发病的关键。我们推测抗体免疫学特性的变化可能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关键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患者抗GBM抗体的亲和力是肾脏损害程度的独立决定因素;患者抗GBM抗体IgG亚型与天然抗体明显不同,且识别的靶抗原也较天然抗体更为广泛。提示从天然抗GBM抗体到致病性抗体的转化过程中可能存在IgG亚型的转换和抗原决定簇的扩散,而且有可能正是在转换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决定了患者临床表型的不同。本课题拟利用本科室收集的大量抗GBM病病例,在正常人、病情较轻的患者到发病时依赖透析的肾衰竭患者中,研究血清抗GBM抗体的IgG亚型及其滴度、亲和力和靶抗原的演变过程及其与临床表型的关系,以阐明抗GBM抗体的免疫学特性在抗GBM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伴有轻度认知障碍的帕金森病~(18)F-FDG PET的统计参数图分析
小跨高比钢板- 混凝土组合连梁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
针灸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
天津市农民工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的患病及影响因素分析
结核性胸膜炎分子及生化免疫学诊断研究进展
抗原决定簇扩散在抗肾小球基底膜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甲状腺自身抗体的免疫学特性在桥本甲状腺炎疾病进程中的作用
改造抗原肽在抗肾小球基底膜病中的免疫治疗作用
金属基质蛋白酶9在抗肾小球基底膜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