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褐网柄牛肝菌种群遗传学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31560008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41.00
负责人:曹旸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
批准年份:2015
结题年份:2019
起止时间:2016-01-01 - 2019-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王云,张春霞,何明霞,刘静,王文兵,高锋,许欣景
关键词:
暗褐网柄牛肝菌种质资源种群遗传结构遗传多样性种群遗传学
结项摘要

Phlebopus portentosus (Berk & Broome) Boedijn is the only artificially cultivated bolete known and has a great economic and theoretical value. Causing by the lack of studies in population genetics, we know few about genetic diversity, population genetic structure and germplasms resources of this species which are essential for its applied background studies. This project will collect samples and germplasms from its known distribution range in Australia, New Zealand, Southeast Asia and the tropical region of China. Specific molecular markers will be mined from the genomic data and be used to understand the phylogeography of the species/species complex, define and determine the distribution of potential cryptic species or new species; reveal its population structure such as gene flow and mode of reproduction. Germplasms will be evaluated by their genetic diversity and variations in phenotypes related to commercially important traits. The results will reveal its patterns and potential mechanisms of evolution and identify genetic markers that will guide our breeding experiments in the selection of both parental strains and progeny for effective commercial cultivation of P. portentosus.

暗褐网柄牛肝菌(Phlebopus portentosus)是目前已知的唯一能够真正实现人工菇房栽培的可食用牛肝菌,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理论研究意义。然而,种群遗传学研究的缺乏,使我们对其遗传多样性、种群遗传结构以及种质资源状况缺乏了解,阻碍了其应用、基础科研的发展。本项目计划收集来自澳大利亚、新西兰、东南亚及国内热区的暗褐网柄牛肝菌样品及种质资源,利用已有的全基因组数据开发特异性分子标记,并将其运用于研究暗褐网柄牛肝菌相关群系的亲缘关系,探索隐存种或新种的存在问题及其分布情况,分析其自然状态下的种群遗传结构,包括基因流频度、传播方式、生殖模式等,并将菌株间遗传距离、多样性水平与栽培性状多样性相结合进行种质资源评价。综合上述研究结果,探讨暗褐网柄牛肝菌种群进化的动力及物种、遗传多样性形成的机制,为种质资源库的建立探索科学高效的评价方法,为菌种选育及商业化栽培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项目摘要

暗褐网柄牛肝菌(Phlebopus portentosus)是目前已知的唯一能够真正实现人工菇房栽培的可食用牛肝菌,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理论研究意义。在本项目中我们对其种群遗传学进行了研究,得到以下结果:1)广泛收集暗褐网柄牛肝菌标本、菌株,对其栽培性状进行综合评价,共收集可作为种质资源的菌株356个,筛选到可用于生产的优良菌株7个。2)从基因组数据中设计TEF1,RPB1,RPB2基因的特异性引物,连同ITS序列一起,用于系统发育研究,发现在各系统树上,以P. portentosus和Phlebopus. marginatus为代表形成两大分支,亚洲的样品在所有基因上都归属于P. portentosus的分支,而来自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一些样品在不同系统树上归属于不同分支,说明两个类群之间没有完全形成生殖隔离,存在杂交现象。利用SNP位点,对国内样品群体结构进行分析后发现,地理群体间存在较大遗传差异,地理距离与遗传差异并不成正比,它不是形成遗传差异的关键因素。许多单倍型在地理群体间的广泛分布说明地理群体间存在由孢子或单倍体菌丝传播造成的基因流。3)利用基因组数据,设计筛选得到30个SSR引物,其多态性远远高于上述基因片段。聚类分析发现样品不按地理群体聚集,说明其间存在基因交流。来自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样品也未与来自中国的样品完全分开。群体结构分析与三个基因片段分析所得结果类似,地理群体间存在较大的遗传差异,但地理距离不是形成遗传差异的关键因素。4)对暗褐网柄牛肝菌交配型进行了研究,确定其为四极性异宗配合的交配系统,从基因组数据中找到交配型位点后,通过对单孢菌株进行重测序,确定了交配型关键基因。针对这些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对双倍体样品交配型的多样性进行研究,发现其交配型基因具有较高的多样性。来自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的样品,在聚类树上也没有和来自国内的样品分开,这种交配型基因的相似性可能正是两个类群没有完全生殖隔离的原因。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DOI:10.15957/j.cnki.jjdl.2016.12.031
发表时间:2016
2

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要素

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要素

DOI:10.18402/resci.2020.12.01
发表时间:2020
3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DOI:10.7606/j.issn.1000-7601.2022.03.25
发表时间:2022
4

惯性约束聚变内爆中基于多块结构网格的高效辐射扩散并行算法

惯性约束聚变内爆中基于多块结构网格的高效辐射扩散并行算法

DOI:10.19596/j.cnki.1001-246x.8419
发表时间:2022
5

圆柏大痣小蜂雌成虫触角、下颚须及产卵器感器超微结构观察

圆柏大痣小蜂雌成虫触角、下颚须及产卵器感器超微结构观察

DOI:10.3969/j.issn.1674-0858.2020.04.30
发表时间:2020

曹旸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暗褐网柄牛肝菌营养方式及菌丝胞外酶活性研究

批准号:31060271
批准年份:2010
负责人:纪开萍
学科分类:C1510
资助金额:24.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2

中国广义疣柄牛肝菌属的系统发育与分类研究

批准号:31872618
批准年份:2018
负责人:李艳春
学科分类:C0101
资助金额:59.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垂体柄中断综合征分子机制及表观遗传学研究

批准号:81370871
批准年份:2013
负责人:窦京涛
学科分类:H0702
资助金额:7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中国亚高山特有种网盖牛肝菌的谱系地理学研究

批准号:31300023
批准年份:2013
负责人:冯邦
学科分类:C0101
资助金额:23.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