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前列腺癌发病率逐年上升,目前,对于晚期、转移及激素非依赖型患者仍缺乏有效手段。DC是启动、调控和维持机体免疫应答的中心环节,近年来,以DC作为靶标的肿瘤免疫治疗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结果。DC表面高表达CD40分子,肿瘤抗原与CD40L融合表达,能通过CD40L的靶向作用,将肿瘤抗原带到DC表面,进而有效激活机体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反应。而GM-CSF对于促进DC的成熟分化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将这种靶向免疫激活作用与溶瘤腺病毒相结合,制备携带GM-CSF和PSA-IZ-CD40L融合蛋白基因、且能在前列腺癌细胞中特异性复制的免疫溶瘤双功能腺病毒。研究该免疫溶瘤双功能腺病毒的体外溶瘤及免疫激活作用;建立人前列腺癌的裸鼠模型,评价体内溶瘤作用;建立鼠前列腺癌动物模型,制备携带鼠源性基因的免疫溶瘤双功能腺病毒,评价体内抗肿瘤效应,探讨其可能机制。从而为前列腺癌的治疗提供一种更加有效的治疗手段。
本研究将免疫治疗的最新成果与溶瘤腺病毒有效结合,成功构建并制备了携带GM-CSF和PSA-IZ-CD40L融合蛋白基因(PL)、且能在前列腺癌细胞中特异性复制的免疫溶瘤双功能腺病毒Ad-PL-GM-PPT-E1A,然后在体内外对其功能进行了评价,取得了以下结果:(1)体外溶瘤功能进行评价:Ad-PL-GM-PPT-E1A感染前列腺癌细胞后,可出现明显的细胞完全病变;进一步的TCID50检测表明,该病毒能够在前列腺癌细胞中有效并特异地复制;结晶紫和MTT法检测的结果表明,Ad-PL-GM-PPT-E1A能够有效并特异杀伤前列腺癌细胞。(2)体外免疫激活效应:Ad-PL-GM-PPT-E1A感染前列腺癌细胞后获得的上清或裂解液,不仅能够激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增殖和特异性杀伤效应,还能够促进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来源的DC细胞的成熟及细胞因子的分泌。(3)成功建立前列腺癌细胞PC3的移植瘤模型,评价体内溶瘤作用:TCID50检测表明其能够在移植瘤中有效复制,同时能够有效抑制移植瘤的生长及转移。(4)成功构建了携带鼠源性基因的重组质粒pUDK-PmL-IR-GM,评价体内免疫激活效应: pUDK-PmL-IR-GM能够有效促进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的增殖和特异性杀伤效应。综上所述,我们成功研制了前列腺癌特异性免疫溶瘤双功能腺病毒Ad-PL-GM-PPT-E1A,其能够在体内外有效发挥特异性溶瘤和免疫效应,为进一步临床前研究提供了实验基础和依据,希望最终为前列腺癌的治疗提供一种更加有效的治疗手段。本项目共发表学术论文六篇,待发表两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两项,其中授权一项(ZL2008101826884),公开一项(201010154620.2);协助培养硕士研究生两名,博士研究生两名。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ESO的DGVSCMG双框架伺服系统不匹配 扰动抑制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治疗研究进展
桂林岩溶石山青冈群落植物功能性状的种间和种内变异研究
双吸离心泵压力脉动特性数值模拟及试验研究
结核性胸膜炎分子及生化免疫学诊断研究进展
特异溶瘤腺病毒干预NKG2D信号治疗前列腺癌的实验研究
热疗联合溶瘤腺病毒治疗宫颈癌实验和机制研究
碘-125标记PSA/hTERT双调控溶瘤腺病毒对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靶向治疗及瘤微环境影响的实验研究
抗耐药溶瘤腺病毒联合化疗药物治疗视网膜母细胞瘤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