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唑类抗真菌药物分子的2位叔醇羟基和3位侧链是两个活性极其相关的部位,但用国内外建立的靶酶三维结构都无法解释其作用机理。由于后者恰是目前抗真菌药优化设计的主要部位,因此严重制约了唑类抗真菌药物的创制研究。本课题以解决这个瓶颈技术为目标,综合利用计算机辅助药物分子设计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分子药理学技术和化学合成技术,制备真菌靶酶羊毛甾醇14a-去甲基化酶,更精确的模建其三维结构,建立基于靶酶的抗真菌药物高通量筛选方法,通过3D-QSAR、靶酶对接、基因突变等多种方法,确证该类药物与靶酶的作用位点,重点考察靶酶与药物分子中2位叔醇羟基和3位侧链结合的功能残基,准确全面的揭示药物-靶酶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并以此为依据,进行抗真菌药物的结构优化设计、虚拟高通量筛选和全新药物设计三个方面创新设计研究,以期发现活性更强、抗真菌谱更广、毒性更低的新型抗真菌药物。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硬件木马:关键问题研究进展及新动向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钢筋混凝土带翼缘剪力墙破坏机理研究
滚动直线导轨副静刚度试验装置设计
水氮耦合及种植密度对绿洲灌区玉米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特征的调控效应
线粒体靶向性金属抗癌药物的分子设计和作用机理
抗真菌药物计算机图形学辅助设计研究
基于信号转导过程的组合分子抗癌药物设计和作用机理研究
抗真菌药物类药性优化设计平台的创建及先导化合物的优化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