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动物性染色体起源与演化机制是亟待阐释的生物学基本问题,要深入、全面解决这一问题急需理想的年轻性染色体系统。虽然黑麂分化距今只有50万年,但雄性基因组中的染色体1p+4发生了复杂的内部重排,与同源染色体不能完全联会配对,形成了独特的X1(X+4)X2(1)Y1(Y)Y2(1p+4)Y3(1q)性染色体系统。我们利用BAC定位技术推导了1p+4的具体演化过程,发现该性染色体系统正是研究的理想模型。本项目将利用分子生物学和细胞遗传学手段,用离体培养的黑麂细胞制备染色体样品,用流式细胞仪分选和收集其新性染色体1p+4,构建4×的性染色体特异文库。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进行文库质量检测和克隆定位,利用PCR和测序等技术大规模筛选位于1p+4 染色体上的特异基因和跨越断裂位点的DNA序列,通过分析基因的进化速率和断裂位点序列特征阐明黑麂新性染色体演化的分子机制,并对性染色体起源与演化提出新的理论阐释。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监管的非对称性、盈余管理模式选择与证监会执法效率?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黑麂新性染色体基因组退化机制研究
赤麂、黑麂和小麂及其杂种麂性别决定基因研究
麂属动物染色体串联融合的分子机制
黑麂MHCⅡ类DRB基因变异及其进化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