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环素蛋白(Cyclophilins,CyPs)属于脯氨酸异构酶(PPIase)超家族,能够催化脯氨酰多肽和脯氨酰蛋白的顺反结构互变,其活性能够被免疫抑制剂环孢菌素A(CsA)抑制。在前期工作中,我们发现天然的喹噁啉类化合物M1是亲环素蛋白J(Cyclophilin J,CyPJ)的抑制剂,其抑制人肝癌细胞SK-hep1和QGY增殖的效果强于5-氟尿嘧啶,随后,我们对M1进行了初步结构优化,合成M1的系列衍生物,其中衍生物II-13抑制SK-hep1和QGY细胞增殖的活性比母体M1提高11.5倍和2.5倍。本课题拟从M1出发,对其结构的多个活泼位点(2、3、5、6、7和8位)进行全面的结构优化和构效关系研究,并探讨优化化合物通过调控细胞周期而抑制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以期获得高效低毒、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肝癌新药候选药物。
本项目研究喹噁啉化合物合成、抗肿瘤活性及其作用机制。合成40个喹噁啉衍生物,并且对该化合物做了人肝癌SK-hep1和QGY细胞株抑制实验,结果表明其中17个化合物具有较好的肿瘤细胞抑制作用。通过肝癌细胞增殖的机制实验结果表明在1×10-6~5×10-5 mol/L的浓度范围内,化合物Ⅱ-13能够上调节细胞周期调控蛋白CyclinD1的表达,并呈剂量依耐性。对部分化合物做了抑菌实验结果表明2,3-二苯基-6-正辛酰胺喹噁啉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转录组与代谢联合解析红花槭叶片中青素苷变化机制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治疗研究进展
莱州湾近岸海域中典型抗生素与抗性细菌分布特征及其内在相关性
黑河上游森林生态系统植物水分来源
喹噁啉类化合物肾上腺毒性机制的研究
新颖的1,3-噁唑啉类杀虫杀螨剂的设计、合成和构效关系及作用靶标探索
新型CYP51抑制剂:硝基苯并噁嗪类化合物的设计合成与构效关系研究
3-芳基-2-喹诺酮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构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