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发展背景下古镇社会空间变迁的过程与机理

基本信息
批准号:4137116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60.00
负责人:苏勤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安徽师范大学
批准年份:2013
结题年份:2017
起止时间:2014-01-01 - 2017-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赵春雨,姜辽,路幸福,杜宗斌,何颖,葛凌亚,吴骁骁,王峰
关键词:
社会网络古镇人口迁移社会空间社会阶层
结项摘要

。 Tourism development leads to the influx of a large number of tourism practitioners, outlanders and tourists, which brings a series of impacts such as the population composition and distribution, social stratum, social relations and community identity to the destinations and it has been a research front of tourism social and culture influence. Choosing the typical ancient towns as cases and the social space as the core, the project analyzes the population flow progress and the population structure change in ancient towns with the methods of GIS spatial analysis technology and community survey. Using census data and interviews, ethnography, the elements of social stratification and community characterization of ancient town are identified. Social relationship type and compactness destinations indicators are designed and determined scientifically, the model of social space-time networks are designed with Ucinet, GeoTime software, which aims to reveal the process and mechanism of social space changes in the ancient town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ourism development. The results of this project will provide a new perspective in the field of tourism social and culture impact study and a new idea and method to reveal the mechanism of tourism social and cultural impact, which will expand the theories and methods system of tourism geography and deepen the breadth and depth of the research content, so the harmonious man-earth relationship in ancient town will be guided, controlled and created, which will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e ancient towns.

随着大众旅游的发展,旅游从业者、旅游移居者、游客等外来人口大量涌入,对旅游目的地人口构成、人口分布、社会阶层、社会关系、地方认同等带来一系列影响,成为旅游社会文化影响研究前沿领域。本课题以我国典型古镇旅游地为案例,从旅游地理学、社会地理学相结合角度,以社会空间为核心,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社区调查法,分析古镇旅游地人口流动过程和人口结构变化;采用人口结构数据结合访谈、民族志识别古镇旅游地社会分层的要素与社区表征;科学设计与测定古镇旅游地社会关系类型与紧密度指标,借助Ucinet、GeoTime等相关软件构建古镇旅游地社会网络时空模型,阐明旅游发展背景下古镇社会空间变迁的过程与机理。为旅游社会文化影响研究提供新的视角,为揭示旅游社会文化影响的作用机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有助于丰富旅游地理学理论与方法体系,拓展与深化研究内容,合理引导、控制和创造和谐的古镇人地关系,促进古镇旅游地可持续发展。

项目摘要

古镇旅游地的发展,大量外来人口进入古镇旅游地,对古镇旅游地的社会结构、社会关系和社会空间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成为古镇旅游地社会文化影响研究的热点。.本项目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结果如下:.(一)周庄古镇外来人口流动过程及动力机制.(1)周庄古镇区外来人口流动经历了三个阶段,外来人口进入导致古镇内的社会结构发生明显变化。.(2)周庄古镇外来人口流动是自然环境因素、职业收益因素、社会(家庭同乡)因素、文化因素、政治因素、社会(生命过程)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结果。.(3)自然环境、职业收益、生命过程、文化氛围是外来人口流动初始动因。.(4)周庄古镇外来人口对于定居的意愿呈现出不同的态度,表现出了相当的复杂性。.(二)周庄古镇居民社会关系网络、社会距离及社会融合.(1)本地居民的社会关系网络规模适中,社会关系网络成员相识时间久,联系密切,互动频繁,亲密度和可靠度高。.(2)外地居民的网络规模较小,社会关系成员认识时间长短不一,互动频率与亲密度略低,关注网络成员的可靠程度。.(3)古镇旅游地居民的社会关系处于核心层的是血缘亲缘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依次占据外围圈层。.(4)周庄古镇本地居民社会距离各个指标平均值差距较小,融入意愿程度中等。社会距离过渡型的人数最多,其次是亲和型,离散型最少。.(5)周庄古镇外地居民社会距离各个指标平均值都高于本地居民。社会距离亲和型占绝大部分,其次为过渡型,没有离散型。.(三)周庄古镇居住社会空间变迁及其形成机制.(1)周庄古镇居住社会空间变迁主要有三个阶段:延续阶段,蔓延发展阶段,快速变化阶段。.(2)周庄居住社会空间特征:现代民居从历史镇区内部向外围扩散;历史镇区内沿街居住空间大量转化;单位社区和一般商品房社区呈混居状态;出现外来务工人员社区和精英分子集聚社区。.(3)周庄古镇居住社会空间变迁的机制是:不同空间主体基于各自的立场而有着不同的需求,对古镇居住社会空间施加不同程度的影响。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DOI:10.17521/cjpe.2019.0351
发表时间:2020
2

跨社交网络用户对齐技术综述

跨社交网络用户对齐技术综述

DOI:10.12198/j.issn.1673 − 159X.3895
发表时间:2021
3

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要素

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要素

DOI:10.18402/resci.2020.12.01
发表时间:2020
4

环境类邻避设施对北京市住宅价格影响研究--以大型垃圾处理设施为例

环境类邻避设施对北京市住宅价格影响研究--以大型垃圾处理设施为例

DOI:10.11821/dlyj020190689
发表时间:2020
5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火灾情况下客流疏散能力评价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火灾情况下客流疏散能力评价

DOI:
发表时间:2015

苏勤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江南水乡古镇旅游社会文化影响的空间分异与作用机制

批准号:41071099
批准年份:2010
负责人:苏勤
学科分类:D0110
资助金额:3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旅游古镇居民社会关系网络的演化特征及其机理研究

批准号:41701147
批准年份:2017
负责人:张红霞
学科分类:D0110
资助金额:26.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旅游发展与乡村社会经济空间演化机制研究

批准号:40701042
批准年份:2007
负责人:张骁鸣
学科分类:D0108
资助金额:17.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4

快速城市重构背景下社区变迁与转型的非正式制度过程与机理:基于社会资本的理论视角

批准号:41571153
批准年份:2015
负责人:刘志林
学科分类:D0109
资助金额:6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