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是一种以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为病理特征的神经退行性运动障碍疾病,其发病机制仍不清楚,尚缺乏早期的诊断技术和有效的治疗方法。遗传学研究显示,目前已发现至少7个基因的突变可导致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PD。本课题前期研究在国际上首次证明parkin、PINK1和DJ-1 3个隐性PD致病基因共同形成一种新的泛素蛋白水解途径PPD E3连接酶复合体,其活性与PD的发生有关;同时还首次发现了PD的双基因遗传模式、利用RNAi技术建立了一个新的PD果蝇模型并将其应用于发病机制和治疗药物筛选研究。本课题将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PPD复合体发挥E3连接酶活性的分子基础和调控机制,及其在维持多巴胺能神经元存活中的意义,以期阐明3个基因通过同一途径参与PD发生的分子机制,为揭示PD的致病机理、发现新的治疗药物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Intensive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enhancement of Bi5O7I via coupling with band structure and content adjustable BiOBrxI1-x
Asymmetric Synthesis of (S)-14-Methyl-1-octadecene, the Sex Pheromone of the Peach Leafminer Moth
伴有轻度认知障碍的帕金森病~(18)F-FDG PET的统计参数图分析
七羟基异黄酮通过 Id1 影响结直肠癌细胞增殖
Sparse Coding Algorithm with Negentropy and Weighted ℓ1-Norm for Signal Reconstruction
贵州地区苗族人群家族性帕金森病Parkin、PINK1、DJ-1基因的相关性研究
基于PINK1/Parkin通路的醉鱼草果实抗帕金森病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研究
β-细辛醚逆转miR-30a表达进而激活MEF2D/PINK1/Parkin通路发挥抗帕金森病的分子机制
Parkin介导的底物泛素化在帕金森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