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层孔隙地下水中石油类污染物的分布特征及环境行为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41103058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26.00
负责人:陈辉伦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北京科技大学
批准年份:2011
结题年份:2014
起止时间:2012-01-01 - 2014-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鲁垠涛,郭幻,蔡珉敏,宋长顺,王静伟,商一帆
关键词:
地下水石油类污染物吸附降解性
结项摘要

石油类有机物通过石油的开采、冶炼、运输和泄露事故等过程进入土壤环境后,在复杂的土壤结构中经历着一系列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并进一步污染地下水,严重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命健康和生存安全。然而,由石油类化合物引起的地下水污染研究尚十分薄弱。本项目拟以天津市大港油田厂区的第四系浅层孔隙含水层为对象,研究地下水中石油类污染物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其主要来源,考察其在地下水这种有机物含量低、微生物数量少、贫氧和低温的特殊环境中的自然降解性,同时将微量热技术引入地下水污染研究中,从微生物能量代谢的角度探讨其在含水介质沉积物表面的吸附行为以及微生物对石油污染物的降解动力学过程,形成环境地球化学、生物热化学和微生物学等多学科交叉渗透的一条新途径,为地下水中石油类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研究及地下水中石油污染的防治与修复奠定理论基础。

项目摘要

石油类有机物通过石油的开采、冶炼、运输和泄露事故等过程进入土壤环境后,在复杂的土壤结构中经历着一系列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并进一步污染地下水,严重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命健康和生存安全。然而,由石油类化合物引起的地下水污染研究尚十分薄弱。本项目以天津市大港油田厂区的第四系浅层孔隙含水层为对象,研究了石油类污染物在地下水这种有机物含量低、微生物数量少、贫氧和低温的特殊环境中的自然降解性,同时将微量热技术引入地下水污染研究中,从微生物能量代谢的角度探讨了石油类污染物在含水介质沉积物表面的吸附行为以及微生物对石油类污染物的降解动力学过程,分离得到了多株能降解石油类污染物(原油、多环芳烃、BTEX等)的新菌株并分析了其降解特性,形成了环境地球化学、生物热化学、微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等多学科交叉渗透的一条新途径,为地下水中石油类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研究及地下水中石油污染的防治与修复奠定了理论基础。该项目的相关研究工作共发表学术论文11篇,其中SCI收录8篇,EI收录2篇,中文核心期刊1篇;培养博士生2名,硕士生5名。该项目较好的完成了研究任务。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DOI:
发表时间:
2

监管的非对称性、盈余管理模式选择与证监会执法效率?

监管的非对称性、盈余管理模式选择与证监会执法效率?

DOI:
发表时间:2016
3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DOI:10.7606/j.issn.1000-7601.2022.03.25
发表时间:2022
4

针灸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

针灸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

DOI:
发表时间:2022
5

卫生系统韧性研究概况及其展望

卫生系统韧性研究概况及其展望

DOI:10.16506/j.1009-6639.2018.11.016
发表时间:2018

陈辉伦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浅层孔隙地下水中石油烃生物降解的环境同位素研究

批准号:41402207
批准年份:2014
负责人:万玉玉
学科分类:D0702
资助金额:27.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

浅层地下水中石油烃污染物的内在生物修复作用研究

批准号:40262003
批准年份:2002
负责人:陈余道
学科分类:D0706
资助金额:9.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3

浅层孔隙地下水环境中砷的生物地球化学行为研究

批准号:40802058
批准年份:2008
负责人:苏春利
学科分类:D0702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4

浅层地下水系统中抗生素的污染特征及环境行为研究

批准号:41103063
批准年份:2011
负责人:童蕾
学科分类:D0707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