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光敏两系法杂交小麦是我国独创的小麦杂种优势利用新途径。该途径在云南通过12年的持续研究,已建立完善、成熟、实用的技术体系:已审定组合2个;鉴定新不育系2个;1999年来两系杂交小麦累计应用15万亩,增产幅度达15-30%;尤其是自育第二代新不育系K78S等的应用,使100亩以上平均制种单产达262kg/亩,纯度≥98%,基本解决了长期困扰温光敏两系杂交小麦的制种纯度、产量和效益等关键问题,为其大面积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然而,目前该技术体系的相关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十分薄弱,甚至连温光敏核不育系育性的遗传特点都未完全弄清,为此,本项目拟利用已构建的2个DH(加倍单倍体)群体,研究两代温光敏核不育系C49S-87和K78S不育系育性的遗传特点,筛选与之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并对不育基因进行分子标记定位,为下一步开展不育系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制定恢复系的育种策略及不育基因的克隆等奠定基础。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内点最大化与冗余点控制的小型无人机遥感图像配准
山核桃赤霉素氧化酶基因CcGA3ox 的克隆和功能分析
计及焊层疲劳影响的风电变流器IGBT 模块热分析及改进热网络模型
精子相关抗原 6 基因以非 P53 依赖方式促进 TRAIL 诱导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细胞凋亡
小麦新型光温敏不育系337S的育性转换机制及不育基因定位研究
雄花小穗退化型玉米温光敏核不育系选育与育性转换机理
光敏核不育水稻光敏色素基因分子调控及育性因子研究
短光敏感雄性不育水稻不育性遗传与基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