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大群体连续自交、分离和选择,选育出玉米雄花小穗完全退化型温光敏核不育纯合系共78个大家系134个株系,形成了育性转换的系列新种质,丰富了玉米遗传资源。发现了两种基因温光互作不育类型,一是低温育性转换类型,二是高温育性转换类型。在分8期播种条件下鉴定,前者育性表现为不育—可育形式,5月5日以前播种为不育形态,转换时的平均气温为20℃,日长近14.5小时;后者育性表现为可育—不育—可育形式,5月25日至6月10日播种为不育形态,转换时的平均气温为25℃,日长14.5小时。首次对育性进行了分级;发现基因育性分化的多样性和基因与温光互作育性转换的复杂性;提出了相应的育种对重。认为选育低温不育类型是生产上的理想类型。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监管的非对称性、盈余管理模式选择与证监会执法效率?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内点最大化与冗余点控制的小型无人机遥感图像配准
针灸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
小麦温光敏核不育系的育性遗传及不育基因的定位
玉米温敏型核雄性不育的育性转换机制和遗传机理研究
谷子光敏核不育育性转换机理和应用研究
水稻温敏核不育系育性转换调控基因的克隆和功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