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义务教育的全面普及,建设公平有质量的教育成为我国义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要目标和方向。科学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公平有质量的义务教育评价指标体系不仅是监测诊断我国义务教育发展状况和面临问题的有效工具,同时也能够为义务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参照,指明了方向。本研究关注我国西部地区义务教育,特别是处于不利境地儿童的教育状况,在对"教育公平"、"教育质量"、"处境不利儿童"等相关概念基础上,对"公平有质量的教育"和"处境不利儿童"进行了界定,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公平有质量的义务教育评价指标体系,了解我国西部地区义务教育的现状,特别是处境不利儿童的受教育状况,并通过非等量控制组的准实验研究设计探寻能够有效促进公平有质量的教育建设途径和措施,为西部地区义务教育的持续发展做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随着义务教育的全面普及,建设公平有质量的教育是我国义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要目标和方向。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工业化与城市化推进而产生的处境不利儿童,其受教育权利需要更多的重视和关注。本研究以改善西部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处境不利儿童的受教育状况为目的,以“公平有质量的学校管理改进”为抓手,主要开展了以下四个方面的研究工作并取得成果。.(1)公平有质量的学校教育内涵及评价指标体系建设研究。公平有质量学校的教育是旨在保障处境不利儿童的基本权利、坚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学校发展模式,可以从教育起点、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的公平有质量三方面评价,其评价指标体系由3个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13个三级指标和34个四级指标以及相应的评价测量工具构成。.(2)我国西部农村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处境不利儿童的受教育状况实证研究。本研究调查了我国西部十一个省(市、自治区)的十六个县的农村地区二百余所中、小学校的处境不利儿童的受教育状况。研究结果表明,西部农村地区义务阶段学校中的处境不利儿童,对公平有质量的教育起点、过程和结果各个指标的自我评价及现实状况均显著低于其他儿童,学校的管理理念、校园氛围、教师有效教学以及家校合作等因素对处境不利儿童的受教育结果有显著预测作用。.(3)公平有质量的学校管理改进准实验研究。本研究采用非等量控制组的准实验研究设计,分两组在云南、贵州两省以及广西、宁夏两个自治区进行试验干预,并通过对比分析检验实验干预的有效性。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单一因素的实验干预能够改善教师和校长对教育过程的认识,但未能影响处境不利儿童对受教育过程和结果的认识;全方位学校管理改进的多因素实验干预,能够改善处境不利儿童的学业成绩及其对社会情感学习能力的自我评价,但未能提升其对学校氛围的积极评价、积极的学校态度和归属感以及积极的心理健康状态。.(4)公平有质量的学校管理改进探索性研究。针对实验干预过程中发现的新问题,课题组运用创新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如:个案分析、话语分析、社会网络分析等)开展了若干个探索性研究。这些研究既能通过解释新问题丰富已有的理论构建,也可以实现项目的可持续发展。.项目课题组共发表中文核心期刊论文7篇,博士学位论文2篇,参加国内国际学术会议8次。项目成果已通过各级校长培训实现推广,并被国家义务教育管理相关政策和专业标准借鉴采纳。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1例脊肌萎缩症伴脊柱侧凸患儿后路脊柱矫形术的麻醉护理配合
肉苁蓉种子质量评价及药材初加工研究
中外学术论文与期刊的宏观差距分析及改进建议
基于LBS的移动定向优惠券策略
肝癌多学科协作组在本科生临床见习阶段的教学作用及问题
西藏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基于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的教育扶贫政策评估研究
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保障制度设计研究
民工子弟学校与流动儿童教育:基于上海的跟踪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