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掘能有效抑制F1杂种株高超亲优势,且对其它重要农艺性状影响较小的显性矮秆基因,对作物的杂种优势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显性矮秆基因在其它作物如果树和一些观赏植物的株型改良上也具有潜在的利用价值。显性矮秆基因多来源于与株高有关的转录因子的突变或功能基因的过表达,与植物激素降解途径的基因有关。我们从四倍体花药培养的二倍体后代中得到了株高为40~50cm的显性矮秆突变体986083D,是目前已知的降秆能力最强的显性矮秆基因,在育种实践上有潜在的利用价值。我们已经将该基因Dx(t)精细定位于第8染色体短臂上15 kb的物理距离内。由于该区段不存在已知矮秆基因的同源基因,且该性状具有高达2.0%的回复突变,预示着可能存在着决定显性矮秆性状的新的分子机制。本研究拟通过遗传互补的方法确认造成突变的基因或未知因子;深入研究引起降秆和回复突变的分子机理,为最终利用该显性矮秆基因奠定基础。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分形L系统的水稻根系建模方法研究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靶向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山核桃赤霉素氧化酶基因CcGA3ox 的克隆和功能分析
精子相关抗原 6 基因以非 P53 依赖方式促进 TRAIL 诱导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细胞凋亡
水稻显性半矮秆基因的分子定位及其应用
水稻显性脆秆基因nbc(t)的克隆和功能分析
玉米显性矮秆基因D11的克隆及其调控网络的解析
水稻显性半矮秆突变基因Sdt97的图位克隆与功能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