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标志物组联合CT技术识别冠脉易损斑块的实验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30772063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30.00
负责人:丛祥凤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
批准年份:2007
结题年份:2010
起止时间:2008-01-01 - 2010-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吕滨,康金锁,张春玲,井娜,卫红刚
关键词:
64排螺旋CT易损斑块生物标志物
结项摘要

通过血清学生物标志物组联合64排螺旋CT技术,探索易损斑块的无创性识别方案。根据易损斑块的形成和发展机制,分别选择与脂质核心扩大相关的标志物(MPO、PLA2)和纤维帽降解(PAPP-A、sCD40L)相关的标志物以及贯穿斑块形成发展过程的炎性标志物(HsCRP),以血管内超声和/或血管造影为参照,分析不同生物标志物组合诊断易损斑块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以生物标志物组联合64排螺旋CT技术,该联合检测探索其能否提高单独血清学或单独CT技术诊断易损斑块的敏感性及特异性;评价生物标志物与CT在诊断斑块性状方面的符合程度;寻找最佳的生物标志物组合,探索与CT联合起来诊断易损斑块的新方案。本项目利用物理和化学两大类诊断方法,进行优势互补,进而提出识别易损斑块的新思路,创伤小,花费低,为临床诊断及指导治疗新的实验依据。

项目摘要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DOI:10.16085/j.issn.1000-6613.2022-0221
发表时间:2022
2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DOI:10.7606/j.issn.1000-7601.2022.03.25
发表时间:2022
3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DOI:10.5846/stxb201912262800
发表时间:2020
4

生物炭用量对东北黑土理化性质和溶解有机质特性的影响

生物炭用量对东北黑土理化性质和溶解有机质特性的影响

DOI:10.19336/j.cnki.trtb.2020112601
发表时间:2021
5

动物响应亚磁场的生化和分子机制

动物响应亚磁场的生化和分子机制

DOI:10.13488/j.smhx.20190284
发表时间:2019

丛祥凤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30271290
批准年份:2002
资助金额:19.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81071432
批准年份:2010
资助金额:3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81371887
批准年份:2013
资助金额:7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循环miRNA用于识别冠脉易损斑块的研究

批准号:81071432
批准年份:2010
负责人:丛祥凤
学科分类:H2606
资助金额:3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基于CT血管造影成像的冠脉斑块识别及狭窄功能评估方法研究

批准号:61601363
批准年份:2016
负责人:赵凤军
学科分类:F0125
资助金额:22.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超声/光声介导RGD纳米分子探针可视化指导冠脉易损斑块精准诊疗一体化研究

批准号:81901757
批准年份:2019
负责人:曹省
学科分类:H2703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4

冠脉造影结合核磁共振延迟增强技术引导冠脉外科“旷置治疗”的临床实验研究

批准号:81041033
批准年份:2010
负责人:许建屏
学科分类:H0205
资助金额:10.00
项目类别:专项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