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血清学生物标志物组联合64排螺旋CT技术,探索易损斑块的无创性识别方案。根据易损斑块的形成和发展机制,分别选择与脂质核心扩大相关的标志物(MPO、PLA2)和纤维帽降解(PAPP-A、sCD40L)相关的标志物以及贯穿斑块形成发展过程的炎性标志物(HsCRP),以血管内超声和/或血管造影为参照,分析不同生物标志物组合诊断易损斑块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以生物标志物组联合64排螺旋CT技术,该联合检测探索其能否提高单独血清学或单独CT技术诊断易损斑块的敏感性及特异性;评价生物标志物与CT在诊断斑块性状方面的符合程度;寻找最佳的生物标志物组合,探索与CT联合起来诊断易损斑块的新方案。本项目利用物理和化学两大类诊断方法,进行优势互补,进而提出识别易损斑块的新思路,创伤小,花费低,为临床诊断及指导治疗新的实验依据。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生物炭用量对东北黑土理化性质和溶解有机质特性的影响
动物响应亚磁场的生化和分子机制
循环miRNA用于识别冠脉易损斑块的研究
基于CT血管造影成像的冠脉斑块识别及狭窄功能评估方法研究
超声/光声介导RGD纳米分子探针可视化指导冠脉易损斑块精准诊疗一体化研究
冠脉造影结合核磁共振延迟增强技术引导冠脉外科“旷置治疗”的临床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