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突状细胞(DC)作为连接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桥梁。在许多生理和病理条件下,其功能发挥需要历经不同的氧压微环境。我们前期研究发现再氧合可逆转乏氧对DC的免疫抑制效应,促进其表型成熟,并触发Th1和Th17细胞介导的免疫炎性应答。作为免疫细胞感知氧压的重要信号通路,腺苷酸受体对DC的免疫功能具有调节效应,但对再氧合DC的成熟及功能有何影响,目前尚不知。为了有效调控再氧合DC介导的免疫炎性反应,我们拟利用特定的拮抗剂或激动剂干预不同的腺苷酸受体通路,以探索其对乏氧/再氧合DC成熟及功能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筛选确定有效的腺苷酸受体作为靶点,通过体内外干预等方法研究其对再氧合DC所介导免疫炎性反应的调控及其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并以NF-κB信号通路为切入点深入探讨其内在分子机制。该研究对于制定基于DC的免疫调控策略、控制缺血再灌注损伤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指导意义。
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即缺血部位的再灌注往往加剧缺血器官的损伤,其中乏氧/再氧合是介导IRI中器官损伤的关键因素。树突状细胞 (DC) 作为连接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桥梁,是迄今为止机体内功能最强的专职性抗原递呈细胞,其活化及成熟状态直接影响其功能的发挥。为了明确腺苷受体在乏氧/再氧合等微环境变化对DC功能产生影响中的作用,寻找并探索调控再氧合DC所介导免疫炎性反应的相关策略及其内在机制,我们重点从腺苷酸受体通路入手,研究如何调控再氧合DC介导的免疫炎性反应。研究发现,1)再氧合DC优势表达腺苷受体A2AR;2)腺苷受体A2AR激动剂可抑制该再氧合DC介导的免疫炎性反应;3)CD137通路通过促进表型成熟及炎性因子分泌等方式影响乏氧DC的成熟及功能,且NF-kB通路参与其中;该研究为探索控制缺血再灌注损伤、器官移植的排斥反应以及肿瘤免疫治疗过程中制定基于DC的免疫调控策略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治疗研究进展
结核性胸膜炎分子及生化免疫学诊断研究进展
当归补血汤促进异体移植的肌卫星细胞存活
TGF-β1-Smad2/3信号转导通路在百草枯中毒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三级硅基填料的构筑及其对牙科复合树脂性能的影响
Toll样受体及其信号通路在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HIF-2α/A2AR调控Treg细胞参与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
腺苷信号通路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肾纤维化的作用研究
间充质干细胞对Toll样受体4信号通路负调控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