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社区灾害风险认知及适应过程研究:以云南红河为例

基本信息
批准号:4120158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25.00
负责人:孙业红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北京联合大学
批准年份:2012
结题年份:2015
起止时间:2013-01-01 - 2015-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周洪建,张凌云,刘敏,刘某承,王曦,徐远涛
关键词:
适应过程农业文化遗产旅游社区风险认知
结项摘要

Agricultural heritage system is an important symbol of the agricultural civilization in China and the whole world, and also the significant driving force for tourism development in agricultural heritage sites. As the main stakeholder of the heritage conservation and local development, local communit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agricultural heritage conservation and loc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Understanding the disaster risk and its adaptation process in the communities of agricultural heritage sites appropriately affects the tourism potential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agricultural heritage sites to a great extent. Taking Hani Terraces in Honghe County, Yunnan Province as the case, based on the unit of community, this study analys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gricultural heritage tourism communities, explores disaster risk cognition of the tourism communities, and compares the differences of the objective disaser risk evaluation results and the disarster risk cognition of the tourism communities in agricultural heritage sites, discusses the adaptation behavior and adaptation process mechanism and proposes a tourism communities' disaster risk adaptation model in agricultural heritage site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ourism development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theory and build the foundation for agricultural heritage system dynamic conservation and sustainble tourism development in agricultural heritage sites.

农业文化遗产是我国乃至世界农业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其所在地旅游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地方社区作为农业文化遗产的传承者和旅游发展的主要参与者,在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正确认识农业文化遗产社区面临的灾害风险以及社区对灾害风险的适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遗产地的旅游发展潜力及农业文化遗产地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哈尼梯田)所在地云南红河为研究区,以社区为研究单元,分析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社区的空间与功能结构特征,开展农业文化遗产地社区灾害风险识别与评估,揭示旅游社区灾害风险认知与客观风险评估结果的差异,分析其对社区居民适应行为与适应过程的影响机理,尝试提出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社区的灾害风险适应模式。期望本研究成果能为推动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社区参与理论的深化和创新、区域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和可持续旅游发展提供依据。

项目摘要

农业文化遗产是我国乃至世界农业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其所在地旅游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地方社区作为农业文化遗产的传承者和旅游发展的主要参与者,在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正确认识农业文化遗产社区面临的灾害风险以及社区对灾害风险的适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遗产地的旅游发展潜力及农业文化遗产地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哈尼梯田)所在地云南红河为研究区,以社区为研究单元,分析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社区的空间与功能结构特征,开展农业文化遗产地社区灾害风险识别与评估,揭示旅游社区灾害风险认知与客观风险评估结果的差异,分析其对社区居民适应行为与适应过程的影响机理,提出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社区的灾害风险适应模式。截至2015年12月31日,共公开发表论文9篇(含2篇已接收待发表论文),其中SCI/SSCI期刊论文2篇,撰写专著1部。本项目开展的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社区综合特征分析,是构建旅游社区识别与综合特征分析框架与技术流程的地理学新视角;开展的旅游社区灾害风险评估,进一步丰富了社区尺度灾害风险评估的案例区;开展的客观风险与认知风险的差异性分析,阐释了旅游社区灾害风险认知及适应过程机理;基于前景理论构建旅游社区灾害风险适应模式框架,结合哈尼梯田文化遗产地特征,提出了降低灾害风险与旅游可持续发展共赢的适应对策。本项目研究成果可为推动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社区参与理论的深化和创新、区域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和可持续旅游发展提供依据。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伴有轻度认知障碍的帕金森病~(18)F-FDG PET的统计参数图分析

伴有轻度认知障碍的帕金森病~(18)F-FDG PET的统计参数图分析

DOI:10.3760/cma.j.issn.0376-2491.2018.33.004
发表时间:2018
2

自然灾难地居民风险知觉与旅游支持度的关系研究——以汶川大地震重灾区北川和都江堰为例

自然灾难地居民风险知觉与旅游支持度的关系研究——以汶川大地震重灾区北川和都江堰为例

DOI:10.12054/lydk.bisu.148
发表时间:2020
3

敏感性水利工程社会稳定风险演化SD模型

敏感性水利工程社会稳定风险演化SD模型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1.04.003
发表时间:2021
4

空气电晕放电发展过程的特征发射光谱分析与放电识别

空气电晕放电发展过程的特征发射光谱分析与放电识别

DOI:10.3964/j.issn.1000-0593(2022)09-2956-07
发表时间:2022
5

面向工件表面缺陷的无监督域适应方法

面向工件表面缺陷的无监督域适应方法

DOI:
发表时间:2021

孙业红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基于社区农业灾害韧性的农户适应行为研究——以江汉平原为例

批准号:71874065
批准年份:2018
负责人:严奉宪
学科分类:G0401
资助金额:48.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民族文化的旅游展演与重构研究——以云南西双版纳傣族文化为例

批准号:40661016
批准年份:2006
负责人:陈亚颦
学科分类:D0110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3

科技信赖对公众的灾害风险认知与响应行为的影响——以洪水灾害为例

批准号:40601035
批准年份:2006
负责人:苏筠
学科分类:D0112
资助金额:27.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4

休闲农业、生态资源与乡土文化的互动机制及发展模式研究:以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为例

批准号:71573259
批准年份:2015
负责人:米增渝
学科分类:G0311
资助金额:51.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