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施肥技术和种植氮高效品种是提高氮肥利用效率的主要途径。目前,我国水稻氮肥的施用多采取基、蘖、穗肥的形式分次施用,因此,品种间氮肥利用的差异也必将反应在分次施用肥料的吸收、转运和转化上。α-酮戊二酸是氨初步同化的碳架,我们前期的研究发现α-酮戊二酸代谢强的水稻叶片含氮量高,但其与氮肥利用的关系并未明确。在本项目中,我们以前期筛选的氮肥利用差异的常规早籼稻品种(矮脚南特、广陆矮4号、中早22和中嘉早17)为材料,利用15N分别示踪基肥、蘖肥和穗肥氮的去向,通过分析植株内不同形态氮素的动态变化,研究基、蘖、穗肥氮的吸收、转运、转化规律;利用温度、外源α-酮戊二酸和抑制剂氟化钠改变α-酮戊二酸的代谢,研究它在水稻氮同化中的作用,探讨品种间基、蘖、穗肥的氮同化差异与α-酮戊二酸代谢的关系。研究结果,有助于明确水稻分次施用氮肥的吸收、利用、转化过程,解释品种间氮肥利用差异的机理。
提高施肥技术和种植氮高效品种是提高氮肥利用效率的主要途径。目前,我国水稻氮肥的施用多采取基、蘖、穗肥的形式分次施用,因此,品种间氮肥利用的差异也必将反应在分次施用肥料的吸收、转运和转化上,研究水稻基、蘖、穗肥的吸收利用的品种间差异,有助于解释品种间氮肥利用差异的机理,丰富水稻的氮肥施用的理论与技术。本项目中,我们筛选出氮肥利用差异的常规籼稻品种3个,其中泸科3号(HK3)为N肥低吸收效率品种,齐粒丝苗(QL)和双朝25(S25)为N肥高吸收效率品种(N低)为材料,利用15N分别示踪基肥、蘖肥和穗肥氮的去向。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生育期施用肥料的吸收利用率不同,基肥N的吸收率仅为10%- 36%;蘖肥N的吸收率为13%-42%;穗肥N的吸收率最高,为32% - 68%。2)氮低吸收的品种对基肥N的吸收明显低氮高吸收利用的品种,水稻对基肥N的吸收差异是导致水稻品种间氮肥吸收利用效率差异的主要原因。3)α-酮戊二酸做为氨初步同化的碳架,品种间基肥的氮同化差异与α-酮戊二酸代谢有关。水稻苗期叶面喷施α-酮戊二酸可促进水稻苗期生长。以α-酮戊二酸成分的“一种水稻苗期生长促进剂及施用方法”已申请发明专利并获授权(ZL 2013 1 0114313.5)。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发表论文4篇,授权专利1项。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基于分形L系统的水稻根系建模方法研究
氟化铵对CoMoS /ZrO_2催化4-甲基酚加氢脱氧性能的影响
2016年夏秋季南极布兰斯菲尔德海峡威氏棘冰鱼脂肪酸组成及其食性指示研究
a-酮戊二酸调节水稻根部铵同化的靶标己糖激酶鉴定与响应机制研究
基于氮代谢解析氮素穗肥调控水稻垩白籽粒灌浆的生理机制
α-酮戊二酸缓解草鱼氨氮胁迫的作用途径和机制研究
不同氮效率水稻品种叶片氨挥发的差异及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