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元和达州地区三叠纪-侏罗纪转换时期植物群演化与古环境背景

基本信息
批准号:41572014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88.00
负责人:王永栋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批准年份:2015
结题年份:2019
起止时间:2016-01-01 - 2019-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田宁,董重,Mike S Pole,李丽琴,周宁,张筱青
关键词:
广元达州三叠纪古环境侏罗纪植物群
结项摘要

Follows the scientific thoughts of “Fossil plant biology” and “Life history and background”, this project will carry out a comprehensive investigation on floral diversity variation and their palaeoenviromental background for the Triassic-Jurassic transition plants in Guangyuan and Dazhou regions, Sichuan Province. There major research aspects include: 1) Systematic investigations and revisions on the major fossil plant groups or taxa; 2) Plant diversity variation analysis across the T-J boundary; 3) The environmental implications of floral change and their constrains. The aim of this project is to improve the systematic studying accuracy of the Triassic and Jurassic floras in northern and northeastern Sichuan region; and to reveal the terrestrial biodiversity aspect and their environmental mechanisms in relation to climate change, peat and mire deforestation, palaeo-CO2 increasing, wild fire activity, and greenhouse effect. Through this project, we aim to provide significant palaeobotanical evidences based on this study for exploring the influence degree and scope as well as their control factors of the Triassic - Jurassic extinction event in the Mesozoic terrestrial ecosystems in the Sichuan Basin; and thus will be helpful for further understandings on the investigations on the Triassic - Jurassic major extinction events and their aftermath on terrestrial realm in China.

本项目在前期研究工作积累基础上,以“化石植物生物学”和“地史生命与环境背景”为学术指导思想,专题开展四川广元和达州地区三叠纪-侏罗纪转换时期植物群演化与古环境背景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植物化石系统分类学及厘定;2) 古植物多样性特征及其变化;3) 植物群的古环境背景及其控制因素。通过项目的开展,旨在进一步提高四川盆地三叠纪-侏罗纪植物群系统学研究程度,揭示三叠-侏罗纪之交植物多样性更替变化和古气候、泥炭沼泽森林破坏、古火灾事件、温室效应以及古大气CO2变化等环境背景机制的关系,探究三叠-侏罗纪灭绝事件在四川盆地早中生代陆相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和范围以及控制因素,为了解三叠-侏罗纪重大转折时期生物灭绝事件提供重要的、来自中国陆相沉积的证据。

项目摘要

对四川广元和达州地区三叠纪-侏罗纪转换时期植物群进行系统学、多样性及古环境等方面的深入研究,从多角度查明系统分类属性和组合特征,揭示古植物多样性特征及变化以及古气候、古生态和古环境背景。在研究内容、野外考察、实验分析、国际交流和科研成果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主要成果包括:1)首次研究四川盆地三叠纪磁性地层和天文年代学,为晚三叠世国际年代标准建立提供来自中国的关键证据。2)总结四川盆地晚三叠世孢粉学记录和组合特征,揭示盆地东北缘古气候和陆地生态系统变化。3)总结双扇蕨科植物时空演化特征,揭示东亚中生代苏铁杉植物的崛起和消亡规律,提出三叠纪-侏罗纪之交陆生植物群组成特征及变化模式。4)发现四川广元及邻区三叠纪-侏罗纪木化石新类型,提出晚三叠世古气候快速波动及降温事件。5)分析四川盆地晚三叠世沉积环境与古生态演化特征,首次发现三叠-侏罗系之交火灾事件的有机生标记录和风暴事件。6)根据植物化石重建晚三叠世和早中侏罗世古大气CO2浓度特征,揭示早侏罗世托阿尔期古大气CO2浓度变化及古气候演变。在国内外核心刊物发表论文24篇(其中SCI论文17篇,专著章节1篇/部)。代表性成果发表在英国《Nature》杂志子刊《Scientific Reports》, Nature-Index刊物《Earth and Plenary Science Letters》、国际地学领域权威刊物《Earth-Science Reviews》、《Pal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Geological Magazine》以及《Palaeontoloische Zeitschrift》和《Palaeoworld》等。参加11个重要国际会议,做口头报告17人次(其中大会报告3次),主持和召集国际会议分会场5次,与法国、瑞典、新西兰、罗马尼亚、挪威和爱尔兰等国学者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培养硕士生3人,博士生3人,招收博士后1人。在陆相三叠纪-侏罗纪之交植物群与古环境领域形成特色并在国内外发挥引领作用,研究成果进一步提高了我国三叠系-侏罗系之交古植物及古环境研究水平,为了解三叠-侏罗纪重大转折时期生物灭绝事件提供来自中国的证据。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DOI:
发表时间:2017
2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DOI:10.12062/cpre.20181019
发表时间:2019
3

居住环境多维剥夺的地理识别及类型划分——以郑州主城区为例

居住环境多维剥夺的地理识别及类型划分——以郑州主城区为例

DOI:10.11821/dlyj201810008
发表时间:2018
4

黑河上游森林生态系统植物水分来源

黑河上游森林生态系统植物水分来源

DOI:10.13885/j.issn.0455-2059.2020.04.010
发表时间:2020
5

湖北某地新生儿神经管畸形的病例对照研究

湖北某地新生儿神经管畸形的病例对照研究

DOI:
发表时间:2019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四川盆地东北缘三叠纪—侏罗纪之交孢粉植物群及古生态变化

批准号:41702004
批准年份:2017
负责人:李丽琴
学科分类:D0201
资助金额:27.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

辽西地区侏罗纪木化石系统古植物学及古气候环境研究

批准号:41772023
批准年份:2017
负责人:蒋子堃
学科分类:D0201
资助金额:7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东特提斯北缘侏罗纪生物群演替及古地理古构造演化

批准号:49000017
批准年份:1990
负责人:史晓颖
学科分类:D0201
资助金额:4.5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4

下扬子地区三叠纪古遗迹学研究与古环境再造

批准号:49272072
批准年份:1992
负责人:毕德昌
学科分类:D0201
资助金额:6.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