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东鄂西三叠-侏罗纪之交真蕨植物系统学和多样性演变

基本信息
批准号:40972008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50.00
负责人:王永栋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批准年份:2009
结题年份:2012
起止时间:2010-01-01 - 2012-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梅盛吴,田宁,蒋子堃,GaetanGuignard
关键词:
多样性演变三叠-侏罗纪真蕨植物系统发育川东鄂西
结项摘要

本项目以"化石植物生物学"和"地史生命与环境背景"为学术指导思想,在前人工作基础上,结合课题组已积累的化石材料,在川东鄂西地区四个晚三叠世-早侏罗世典型剖面上开展真蕨植物化石的野外细致采集和分析,在厘定地层格架和真蕨植物分类系统基础上,重点开展两方面的研究:1)基于新分类框架下的真蕨植物分类学和系统演化; 2)真蕨植物在三叠-侏罗纪之交的多样性演变。通过本项目的开展旨在进一步将中国中生代真蕨类的研究提高至化石植物生物学和系统发育演化研究的水平,对分子生物学研究结果进行补充与检验并提供确凿的化石证据,揭示真蕨植物在三叠-侏罗纪之交多样性演变,查明三叠纪末绝灭事件对真蕨植物多样性演化和辐射的影响程度,为了解中生代重大地质事件提供陆生植物学证据。

项目摘要

以“化石植物生物学”和“地史生命与环境背景”为学术指导思想,对川东鄂西晚三叠世-早侏罗世真蕨植物及其伴生化石开展系统分类学以及三叠-侏罗纪之交多样性演变的研究。在地层格架、古植物系统学、多样性演变和环境背景等四个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和多项成果。主要包括:1)全面总结四川盆地陆相三叠-侏罗系地层格架和生物多样性特征,查明重要地层界线和地质背景,揭示沉积体系时空分布及古气候环境演化,推动了华南陆相三叠-侏罗系国际对比。2)揭示鄂西地区早侏罗世真蕨植物多样性特征以及代表化石的生殖器官及原位孢子微细构造特征,讨论其系统发育演化及古气候和古生态意义。3)在双扇蕨科植物系统学、解剖构造和演化研究取得重要进展,在欧亚地区首次发现新的双扇蕨科植物(中华荷叶蕨)及其原位孢子;在四川盆地发现格子蕨生殖器官构造和原位孢子;首次获取侏罗纪双扇蕨科孢子超微结构证据,表明化石和现生孢子超微结构可作为稳定的系统发育和演化性状,为揭示双扇蕨科起源演化和多样性分异提供重要化石证据。4)发现两种侏罗纪紫萁科矿化植物类型,丰富了北半球紫萁根茎化石的多样性;系统分析中国紫萁植物化石记录、多样性演变以及地质和地理分布特征,探究紫萁植物在我国的起源和辐射演化及其环境指示意义。5)发现与真蕨植物伴生的若干植物类群,包括四川广元晚三叠世木化石(广元异木)和侏罗纪木质部结构保存完好的金松科化石。6)根据四川盆地三叠-侏罗系之交植物多样性变化的研究,进一步揭示陆生植物对三叠纪末集群绝灭事件的响应和系统学往复事件;揭示中生代温室气候与古大气CO2变化趋势,提出中生代晚期显著且短暂CO2波动事件以及温室气候和古温度波动变化,对于陆地生态系统植被演变以及多样性演化具有重要控制和约束作用。本项目开展国际合作2次,组织国际会议1次及会后野外考察1次,参与组织国内学术会议1次;赴英、泰、日、美等国参加国际会议5人次。发表和完成提交论著31余篇/部 (含2013年待刊论文10篇)。其中,中英文专著1部,完成和发表SCI论文13篇(含2013年待刊论文),野外地质考察指南1部,合作主编国际会议论文集1部、丛书5部。培养博士生2名,获得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交叉合作团队项目1项,参与完成的《中国中生代植物多样性演变》获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10)。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DOI:10.7606/j.issn.1000-7601.2022.03.25
发表时间:2022
2

黑河上游森林生态系统植物水分来源

黑河上游森林生态系统植物水分来源

DOI:10.13885/j.issn.0455-2059.2020.04.010
发表时间:2020
3

工业萝卜泡菜发酵过程中理化特性及真菌群落多样性分析

工业萝卜泡菜发酵过程中理化特性及真菌群落多样性分析

DOI:10.13995/j.cnki.11-1802/ts.028275
发表时间:2022
4

青藏高原--现代生物多样性形成的演化枢纽

青藏高原--现代生物多样性形成的演化枢纽

DOI:10.1360/SSTe-2019-0112
发表时间:2020
5

不同湿地植物配置对扑草净的吸收和去除效果研究

不同湿地植物配置对扑草净的吸收和去除效果研究

DOI:10.11869/j.issn.100-8551.2022.09.1887
发表时间:2022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甘肃窑街侏罗纪真蕨植物化石微细构造

批准号:41262001
批准年份:2012
负责人:辛存林
学科分类:D0201
资助金额:53.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2

四川盆地东北缘三叠纪—侏罗纪之交孢粉植物群及古生态变化

批准号:41702004
批准年份:2017
负责人:李丽琴
学科分类:D0201
资助金额:27.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中生代若干真蕨植物的比较解剖、多样性及宏演化

批准号:40472004
批准年份:2004
负责人:王永栋
学科分类:D0201
资助金额:3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三叠纪-侏罗纪之交南岭地区海陆变迁与T-J界线研究

批准号:41172033
批准年份:2011
负责人:姜宝玉
学科分类:D0202
资助金额:78.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