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派民居建筑空间模式更新及节能设计理论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5137841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80.00
负责人:胡冗冗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批准年份:2013
结题年份:2017
起止时间:2014-01-01 - 2017-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杨柳,朱新荣,高瑞,吴瑾,芦旭,宋冰,袁玉华,牛思佳,李彬
关键词:
徽派民居民居更新建筑空间模式节能
结项摘要

The Hui-style folk house is very important and unique in our architectural cultures with its high values of art, history and culture. During the special period of fast urbanization and new village construction, the Hui-style folk houses are facing the issues of renewal and development. One of the big issues is lack of appropriate energy efficiency design theory and technology support for the houses in rural area.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project is to implement energy-efficient green Hui-style house. With the theories and methods of multi-interdisciplinary intersected by architecture, architecture physics, structure and construction, the traditional Hui-style house will be analyzed qualitatively and quantitatively, analyzing how the various space factors influence the thermal environment and work with the local climate. This will help establish the design theory on modern house with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from traditional folk house space pattern. The project will also study on the appropriate envelope technique with the consideration of economy level and local materials. Human thermal feeling and thermal comfort will be investigated in the original Huizhou and its surrounding districts. The research achievement of the project with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ui-style folk house, will give basic theoretical support to establish local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standards and codes.

徽派民居因其较高的艺术、历史、文化价值在我国建筑文化中独树一帜。在城镇化进程加速以及新农村建设的特殊时期,徽派民居面临着更新与发展问题,特别是乡村民居建设中缺乏适宜的节能设计方面的理论与技术支持。本项目以实现低能耗绿色徽派民居为目标,综合运用建筑学、建筑物理学、建筑结构、建筑构造交叉学科的原理与方法,对传统徽派民居做综合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探讨民居空间模式中各空间要素对热环境的影响、与气候的适应性,为其传统空间模式在现代民居中的继承与发扬奠定理论基础;项目还包括针对围护结构的适宜技术研究,以及适宜于原徽州地区及周边地区湿冷湿热气候条件下的人体热感觉、热舒适分析。项目研究成果将为实现节能型绿色徽派民居建筑空间模式以及地方节能设计标准、规范提供理论支持,对徽派民居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项目摘要

徽民居因其较高的艺术、历史、文化价值在我国建筑文化中独树一帜。在城镇化进程加速以及新农村建设的特殊时期,徽民居面临着更新与发展问题,特别是乡村民居建设中缺乏适宜的节能设计方面的理论与技术支持。本项目以实现低能耗绿色徽民居为目标,综合运用建筑学、建筑物理学、建筑结构、建筑构造交叉学科的原理与方法,对传统徽民居做综合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探讨民居空间模式中各空间要素对热环境的影响、与气候的适应性,为其传统空间模式在现代民居中的继承与发扬奠定理论基础;项目以皖南地区为例,针对当地围护结构的适宜技术进行了研究,给出了适宜于当地湿冷湿热气候条件下的人体热感觉、热舒适分析。提出了新结构体系下徽派节能民居的设计理论与实现方法,项目研究成果为实现节能型绿色徽民居建筑空间模式以及地方节能设计标准、规范提供理论支持,对徽民居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主要研究内容与成果如下:.1.通过测试、模拟以及问卷调查对传统徽民居空间及民居气候适应性以及缺陷进行了定性与定量分析,给出了既有典型民居(传统与现代徽民居)在空间组织、热环境的定量分析,指出了民居更新中的关键问题。提出了皖南地区湿热湿冷气候条件下的人体热舒适模型,给出了皖南徽民居的被动式设计方法与策略。.2.基于目前常规建筑材料的皖南民居外围护结构节能设计研究:在当地常用建造体系与材料的基础上,改进住宅外围护体系,提出满足当地基本热舒适要求的节能设计方案。总结了皖南地区居民的用能特点及规律,针对当地居民间歇局部用能特点,提出了基于间歇局部用能模式下的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方案。.3.提出了新型绿色装配式复合结构下的节能徽民居设计理论:给出了新型装配式复合结构墙片的结构与热工性能分析,以及基于这种新的结构形式下节能徽民居的设计方法。通过对新建徽民居示例的测试与分析,验证了新民居具有良好的节能效果。.4.完成了不同围护结构体系构造下的节能、绿色徽民居及构造图集。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DOI:10.17521/cjpe.2019.0351
发表时间:2020
2

监管的非对称性、盈余管理模式选择与证监会执法效率?

监管的非对称性、盈余管理模式选择与证监会执法效率?

DOI:
发表时间:2016
3

环境类邻避设施对北京市住宅价格影响研究--以大型垃圾处理设施为例

环境类邻避设施对北京市住宅价格影响研究--以大型垃圾处理设施为例

DOI:10.11821/dlyj020190689
发表时间:2020
4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DOI:10.7606/j.issn.1000-7601.2022.03.25
发表时间:2022
5

基于全模式全聚焦方法的裂纹超声成像定量检测

基于全模式全聚焦方法的裂纹超声成像定量检测

DOI:10.19650/j.cnki.cjsi.J2007019
发表时间:2021

胡冗冗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50708087
批准年份:2007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秦巴山区乡村节能建筑更新与发展模式研究

批准号:51378424
批准年份:2013
负责人:朱轶韵
学科分类:E0803
资助金额:8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青海多民族地区传统民居更新适宜性设计模式研究

批准号:51308431
批准年份:2013
负责人:崔文河
学科分类:E0801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西北乡村新民居生态建筑模式研究

批准号:51178369
批准年份:2011
负责人:张群
学科分类:E0801
资助金额:6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基于建筑环境动态信息模型的寒冷地区建筑节能设计模式研究

批准号:51278149
批准年份:2012
负责人:孙澄
学科分类:E0801
资助金额:8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