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凹凸棒石杂化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其对炭疽芽孢病毒的多色荧光传感

基本信息
批准号:21401046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23.00
负责人:徐君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河南理工大学
批准年份:2014
结题年份:2017
起止时间:2015-01-01 - 2017-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贾磊,闫玲玲,李慧军,吴伟娜,李忠月,张彩彩,叶行培
关键词:
凹凸棒石核壳结构稀土化合物多色荧光传感炭疽病毒
结项摘要

Anthrax is an acute disease, concurrently a potential biological warfare agent caused by Bacillus anthracis. The accurate, rapid and sensitive detection of Bacillus spores plays a vital role to prevent a biological attack or outbreak of disease. In this report, we are devoted to synthesize attapulgite-based core-shell multicolor fluorescence sensors for the detection of the Bacillus anthracis biomarker DPA with high stabilities and sensitivity. Lanthanide complexes loaded attapulgite materials will be prepared by insertion of europium complex into the nanochannels of attapulgite, and then covalently grafted terbium complexes onto the surface of natural attapulgite. The photoluminescence of the above hybrid materials could be changed from red to green when they are treated by DPA. The influences of ligands with different end groups on the recognition performances would be detected and the material with a better recognition performance will be screened through the test.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this work might hav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the design and assembly of functional lanthanide-based nano-sensors.

炭疽是一种急性传染病,曾被用作恐怖行动的头号生物战剂。因此,设计能够准确,快速,灵敏的检测炭疽芽孢病毒的传感器成为研究热点。为提高传感器的稳定性及灵敏度,本课题拟合成凹凸棒石基质负载的识别炭疽芽孢病毒的核壳结构多色荧光传感器。运用凹凸棒石粘土结构的特异性,提出以凹凸棒石粘土的内部孔道和外部表面作为反应场所,分别进行有机功能化;并充分地利用稀土配合物优异的发光性能,引入带有不同发光光源的稀土配合物,通过多色荧光的变化快速识别并定量检测炭疽芽孢病毒;同时进一步探讨配体末端基的不同对生物分子识别性的影响,筛选出识别性能最为优良的杂化发光材料。本课题的成功实施将为新型纳米荧光传感器的设计及组装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验支持。

项目摘要

该项目的主要研究任务是利用凹凸棒石、多水高岭土纳米管及羟基磷灰石等无机纳米材料独特的结构特性和稀土离子特有的光学性质,制备出兼有敏感信号输出及选择性识别能力的新型多色荧光传感器,并将其组装成纸质传感器,以实现对有毒物质的快速可视化检测。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以凹凸棒石或羟基磷灰石为基质,发展了一系列稀土掺杂的多色荧光传感器,可控地实现了对炭疽芽孢杆菌标记物的快速、高灵敏及高选择性检测;(2)依据凹凸棒石的结构特性,利用多色荧光传感器的组装策略,发展了一种能够对四环素进行识别的试纸传感器,借助智能手机APP实现了试纸上发光信号的准确获取和解析,用于四环素残留的快速、实时可视化检测;(3)探索了几种能够多模式成像的磁性粘土传感器,并将其用于肿瘤的早期检测;(4)充分利用凹凸棒石粘土及多水高岭土纳米管等天然粘土矿物的结构特性,在其表面负载多种贵金属,得到了具有不同形貌和催化性能的纳米复合物,实现了对特定有毒物质的高效降解。上述研究工作取得了多项具有创新性和系统性的研究成果,为粘土基传感器的设计及组装提供了理论依据,为粘土基材料的多功能应用提供了支持。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DOI:10.15957/j.cnki.jjdl.2016.12.031
发表时间:2016
2

路基土水分传感器室内标定方法与影响因素分析

路基土水分传感器室内标定方法与影响因素分析

DOI:10.14188/j.1671-8844.2019-03-007
发表时间:2019
3

内点最大化与冗余点控制的小型无人机遥感图像配准

内点最大化与冗余点控制的小型无人机遥感图像配准

DOI:10.11834/jrs.20209060
发表时间:2020
4

转录组与代谢联合解析红花槭叶片中青素苷变化机制

转录组与代谢联合解析红花槭叶片中青素苷变化机制

DOI:
发表时间:
5

基于多模态信息特征融合的犯罪预测算法研究

基于多模态信息特征融合的犯罪预测算法研究

DOI:
发表时间:2018

徐君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61872338
批准年份:2018
资助金额:6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21473245
批准年份:2014
资助金额:9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20803090
批准年份:2008
资助金额:19.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31902015
批准年份:2019
资助金额:24.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21173254
批准年份:2011
资助金额:6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新型刚-柔嵌段荧光氧敏材料设计、合成及其传感应用

批准号:21075015
批准年份:2010
负责人:祁争健
学科分类:B0403
资助金额:1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新型蒙脱石荧光传感材料的构建及其对苯酚高灵敏响应机制的基础研究

批准号:51604248
批准年份:2016
负责人:吕国诚
学科分类:E0409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基于多酸和有机小分子的杂化荧光分子的设计、合成及其发光性能研究

批准号:21771053
批准年份:2017
负责人:王敬平
学科分类:B0101
资助金额:6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新型层状MOFs荧光杂化材料的结构设计与发光性能研究

批准号:21203194
批准年份:2012
负责人:温跃红
学科分类:B0305
资助金额:26.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