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病毒(HBV)感染属重大疾病,干扰素是一线抗HBV药。在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等资助下研发并证实HH胶囊影响干扰素通路抗病毒蛋白而抗HBV,其与诱生干扰素有关,但机制不清。Toll样受体(TLRs)是免疫学研究热点,可诱生Ⅰ型干扰素,证实HH胶囊中丹参、虎杖等调节TLRs,灵芝诱生干扰素,故提出"调节干扰素生成相关TLRs信号通路是HH胶囊抗HBV机制之一,通路中存在抗HBV作用靶点"假说,本研究以HBV转基因小鼠为对象,用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ing等法,观察HH胶囊对小鼠HBV表面抗原(HBsAg)、HBV脱氧核糖核酸(HBVDNA)、HBV信使核糖核酸(HBV-mRNA)及对TLRs通路中TBK1、IRF3、IRF7等干扰素生成相关信号影响,证实其通过TLRs诱生干扰素,首次从TLRs通路角度揭示HH胶囊抗HBV分子机制,为抗HBV研究提供新思路和新靶点。
1、首先建立了虎黄方(HHF)的HPLC特征指纹图谱以实现对药物的质量控制。最终标定14个特征峰构成HHF的指纹图谱。确定其中1号峰为没食子酸、8号峰为柯里拉京、9号峰为虎杖苷、10号峰为鞣花酸、13号峰为甘草酸、14号峰为齐墩果酸。2、药效学研究:与模型组比较,高剂量HHF可显著降低HBV转基因小鼠肝组织HBsAg(11.98±0.85vs21.35±1.55)、HBVDNA(765625.00±287161.94vs1343000.00±278991.55)水平和血清HBsAg(9.93±2.28vs19.02±0.37)、HBVDNA(2276.38±.402.53vs19828.75±3874.08)水平(P<0.01, P<0.05),但高剂量HHF组与对照组(苦参素)之间疗效比较,二者无明显差异(P>0.05)。3、机制研究:与模型组比较,高剂量组转基因小鼠体内的TLR3mRNA(2.75E-2±7.26E-3vs1.01E-2±1.88E-3)、TLR4mRNA(5.43E-2±3.08E-2vs2.10E-2±1.75E-2)、TKB1mRNA (5.21E-2±7.13E-3vs2.70E-2±6.94E-3)、IRF3mRNA (10.18E-2±4.55E-2vs4.64E-2±1.42E-2)、IRF7mRNA(6.39E-2±5.26E-2Vs2.62E-2±1.30E-2)显著升高(P<0.05,P<0.01)。高剂量组TLR3蛋白(2.03±0.81vs1.37±0.49)、TLR4蛋白(2.65±0.61vs1.93±0.30)、TBK1蛋白(2.24±0.67vs1.58±0.20)、IRF3蛋白(1.61±0.52vs0.80±0.21)、IRF7蛋白(1.59±0.38vs0.91±0.23)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P<0.01)。而低剂量组TLR3、TLR4、TKB1、IRF3、IRF7等mRNA、蛋白水平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高剂量组比较,低剂量组TLR3蛋白(2.03±0.81vs1.32±0.26)、IRF7蛋白(1.59±0.38vs0.78±±0.47)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基于细粒度词表示的命名实体识别研究
基于分形维数和支持向量机的串联电弧故障诊断方法
F_q上一类周期为2p~2的四元广义分圆序列的线性复杂度
Himawari-8/AHI红外光谱资料降水信号识别与反演初步应用研究
HBV转基因小鼠的免疫重建
用S区变异的HBV基因免疫逆转HBV转基因小鼠免疫耐性
干扰素信号分子及其调控网络在抗HBV感染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建立HBV转基因小鼠药物筛选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