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0年来质粒介导的AmpC酶的新基因不断涌现,但对其功能研究的速度远落后于发现基因的速度,尤其对ampC 耐药基因水平转移机制研究不足。本课题组前期工作发现沙雷菌属细菌的多重耐药现象可能是整合子携带着多个重组的基因盒插入到接合质粒中导致的,由此推测产质粒介导AmpC酶的肠杆菌科细菌呈现严重的多重耐药现象有可能是整合子携带着多个重组的基因盒插入到接合质粒中导致的。为此,我们以临床上常见的沙雷菌属细菌作为研究对象,收集非重复的临床分离菌株,进行产质粒介导AmpC 酶细菌的表型筛选,耐药基因扩增与克隆,序列分析,新基因的原核表达,表达蛋白耐药表型及水解特性测定等;并对3 类整合子基因盒可变区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设计整合子特异性探针进行Southern 杂交,以期阐明质粒介导AmpC酶编码基因的特征以及多重耐药性与整合子传播的相关性,为遏制耐药基因的传播和研究新的抗菌药物作用靶点提供科学依据。
近年来,质粒介导的AmpC酶的研究是国际上研究的热点之一。本课题组收集非重复的临床分离的沙雷菌属细菌,进行产质粒介导AmpC 酶细菌的表型筛选,耐药基因扩增与克隆,序列分析,新基因的原核表达,表达蛋白耐药表型及水解特性测定等;并对3 类整合子基因盒可变区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设计整合子特异性探针进行Southern 杂交。通过这些方法在国内外系统地报告安徽省各级别医院中沙雷菌属细菌对质粒介导的AmpC 酶以及相关的耐药基因:包括ACT-10编码基因(GenBank的注册号为JN848330),突变的ParC基因(GenBank的注册号为JQ034319和JQ235844),突变的gyrA基因(GenBank的注册号为JQ034320和JQ235843),qnrB6, aac(6‘)-Ib-cr, qnrS2基因(GenBank的注册号为JQ034317, JQ034318和JQ041635),对这些质粒介导的耐药相关编码基因及基因表达产物的酶学特性一并进行了研究;并且在整合子中发现质粒携带AmpC基因的同时常携带钝化酶、解螺旋酶和拓扑异构酶基因的现象,造成多重耐药现象。这将弥补国内外有关沙雷菌属细菌对质粒介导的AmpC酶流行病学资料缺乏代表性及忽视了基层医院的缺陷,制订预防产质粒介导的AmpC酶沙雷菌属细菌感染流行的切实可行措施,将有利于政府制订相应的政策来避免抗菌药物的滥用,并为合理治疗产质粒介导的AmpC沙雷菌属细菌感染提供理论依据。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格雷类药物治疗冠心病疗效的网状Meta分析
PI3K-AKT-mTOR通路对骨肉瘤细胞顺铂耐药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不同改良措施对第四纪红壤酶活性的影响
质粒介导AmpCβ-内酰胺酶新基因功能及整合子在AmpC基因水平传播中的作用
质粒AmpC酶诱导性耐药分子调节机制的研究
生鲜鸡肉中抗生素耐药基因池污染特征及整合子/质粒介导的耐药基因在共生菌中的HGT迁移机制研究
产KPC酶肺炎克雷伯菌中携带fos基因质粒特点及传播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