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平原典型农区乡村空间演化过程与机制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41601177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19.00
负责人:于正松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安阳师范学院
批准年份:2016
结题年份:2019
起止时间:2017-01-01 - 2019-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莫君慧,张建伟,庞宇,陈辉,张志高,王伟,王琳琳
关键词:
豫北生产生态生活空间乡村空间组织驱动机制聚落演变
结项摘要

Undering the combination of internal development demands and external driving force, rural area in north Henan province is undergoing a dramatic social and economy reshaping. Then lead to the pattern evolution of the production living and ecological space. This project will take the villages and towns in northern Henan province for example, using GIS, remote sensing image, participatory rural appraisal, landscape pattern index and some methods of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coupling analysis, panel data analysis,to carry out research on the evolution process and it’s mechanism about rural product living and ecological space. Building index system for the quality of rural space, then measure the inner coupling relationship and reveal it’s mechanism about rural space in north Henan province. Based on the above, to summarize the classification and pattern of rural area, then take the typical villages and towns for example, to discover the evolution process and depict spatial effect of different evolution model. Identifying the key influence factor of different evolution model and summarize its driving mechanism. Based on the above study, put forward some ideas and measures to optimize the rural space in north Henan province.The project aimed to expand the research perspectives of rural geography in theory, deepening research the evolution pattern and mechanism of rural product living and ecological space, and provide policy basis and theoretical guidance to the reconstruction of rural space and construction of beautiful villages.

在内源发展诉求与外源驱动力地综合作用下,豫北地区乡村正在进行着剧烈的社会经济重塑,进而引致了乡村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格局的演变。本课题拟以豫北地区乡镇为基本研究单元,综合运用GIS+遥感、参与式农村评估、景观格局分析、耦合度分析及面板数据回归等方法,进行乡村“三生”空间演化过程与机制研究。构建乡村“三生”空间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测度豫北地区乡镇“三生”空间格局演化过程中的内部耦合关系并揭示其耦合机制;进而开展乡村空间演化类型划分与模式总结,以不同演化模式的典型乡镇为例,考察其“三生”空间演化过程及“斑块—基质—廊道”景观演变效应;识别不同演化模式的关键影响因子并总结其驱动机制;基于以上研究提出优化豫北地区乡村空间的思路与举措。项目可期在理论上拓展乡村地理学的研究视角,深化乡村“三生”空间演化地域模式与机制研究,实践上为促进乡村地区“三生”空间重构和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政策依据与理论指导。

项目摘要

我国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的使命在于以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构建能够实现全域规划与资源统筹、便于评估与考核的高效空间治理体系,对生态空间的关注成为重要的目标导向。因此,从生产、生活、生态不同向度,以及三方耦合的视角去考察乡村地域要素变迁与重构,可为探究乡村振兴的理论基础提供较好的切入点。本项目主要研究内容及发现有:在“三生”空间耦合研究方面,以曲沟镇等镇域为案例区,通过遥感卫星解译、实地深入访谈、参与式农村评估等多种方法和手段,考察了其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演变时序,总结了其演变特征,梳理了其驱动机理;在此基础上,从企业网络的视角,探究了企业发展的集聚特征与镇域土地利用的关系,为找寻企业布局影响下镇域“三生”空间优化提供思路借鉴;在生态空间研究方面,基于某典型矿区,采用取样测度的方式,考察了不同重金属污染与矿的方向及距离之间的关系,对矿区生态化生产及生态空间建设做了初步探究;在生产空间方面,基于全国的数据,考察了乡镇企业1990-2016年间生产效率格局的演变,以及其重心轨迹的转移特征,同时也对其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情况进行了总结;从农户技术采用的视角,构建了农业科技园技术扩散体系,考察了行为主体的农业生产技术采用特征及采用效率,对农业科技园及其辐射区这一特殊农业生产空间进行了研究;最后以项目提出的“三生”空间概念,以太行山区沿线县域为例,从不同视角研究了其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演变及耦合关系。本项目对于科学把脉乡镇(县域)尺度上“三生”空间的格局演化及机理,寻找破解乡村振兴举措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DOI:10.16085/j.issn.1000-6613.2022-0221
发表时间:2022
2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DOI:10.16517/j.cnki.cn12-1034/f.2015.03.030
发表时间:2015
3

近 40 年米兰绿洲农用地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研究

近 40 年米兰绿洲农用地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研究

DOI:
发表时间:2020
4

坚果破壳取仁与包装生产线控制系统设计

坚果破壳取仁与包装生产线控制系统设计

DOI:10.19554/j.cnki.1001-3563.2018.21.004
发表时间:2018
5

基于细粒度词表示的命名实体识别研究

基于细粒度词表示的命名实体识别研究

DOI:10.3969/j.issn.1003-0077.2018.11.009
发表时间:2018

于正松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典型农区农村居民点空间演变与优化研究

批准号:41301186
批准年份:2013
负责人:董德坤
学科分类:D0109
资助金额:23.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

华北平原集约农区农用地利用模式模拟研究——基于典型农户智能体模型

批准号:41271532
批准年份:2012
负责人:段增强
学科分类:D0107
资助金额:7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生态正义视角下的海岛乡村旅游地空间演化过程、机理与重构

批准号:41901212
批准年份:2019
负责人:王建英
学科分类:D0109
资助金额:24.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4

北方传统农区乡村绿色人居单元空间与技术一体化模式研究——以山东地区为例

批准号:51378301
批准年份:2013
负责人:赵继龙
学科分类:E0801
资助金额:8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