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镰刀菌枯萎病是威胁香蕉生产的毁灭性病害,毒素作为致病因子和毒性因子在病害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前人的研究集中在镰刀菌酸,本课题组首次发现香蕉枯萎病菌大量合成一种新毒素- - 白僵菌素(Beauvericin)。Beauvericin能够诱导动物的细胞凋亡、改变植物根系细胞性质等,但在植物病原菌致病过程中的作用尚未见报道。本课题组拟从三个方面研究Beauvericin的致病作用:(1)研究Beauvericin在香蕉枯萎病菌侵染、定殖和致病过程中的免疫细胞化学定位;(2)研究引起寄主组织和细胞伤害的生化功能;(3)研究不同地点病原菌的VCG类型、致病力的差异及其与Beauvericin的关系。研究结果对指导抗病育种、研究有效的香蕉枯萎病防治措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香蕉镰刀菌枯萎病是威胁香蕉生产的毁灭性病害,毒素作为致病因子和毒性因子在病害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在本项目的资助下,本课题组已经鉴定到香蕉枯萎病菌(Foc)的两种毒素,镰刀菌酸(FA)和白僵菌素(BEA)。由于这两种毒素的分子量均非常小,分别为180和780道尔顿,尤其是后者分子上没有极性基团,制备两种毒素的单克隆抗体非常困难。本课题组对BEA分子进行修饰,制备了该毒素的多克隆抗体,现正在利用胶体金免疫法对其进行亚细胞定位;对FA进行荧光标记,进行亚细胞定位,表明其在细胞膜上起作用。研究了两种毒素的生物活性,均能够导致香蕉假茎的腐烂、细胞的死亡,并且BEA比FA活性更强;测定香蕉各组织毒素的含量,实验证明病原菌分泌毒素量越多致病性也越强,香蕉果实中含量极其微量,对人和动物没有危害。.与南非Stellenbosch大学植物病理系开展合作研究,引进了营养亲合体营养亲和性(VCG)研究技术及其标准tester, 结果表明严重危害我国香蕉产业的病原菌主要为热带4号小种,VCG类型为01213,01216和01213/16类型,其它的VCG类型还包括:0124;1222,1220,126,0120/15,123和1221。.对一株强致病力的VCG01213/16菌株进行荧光标记,研究了病原菌在香牙蕉和粉焦中的侵染过程、侵染位点和侵染特征。利用转录组学研究了香蕉抗枯萎病突变分子机理,结果证明抗病突变体接种后,免疫相关代谢途径的相关基因普遍上调表达,另外,还建立了一个高效、快捷的适合Foc的定点诱变方法。.研究结果对指导抗病育种、研究有效的香蕉枯萎病防治措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不同改良措施对第四纪红壤酶活性的影响
香蕉枯萎病菌4号生理小种致病相关基因的克隆及分析
香蕉枯萎病菌致病酶PGC1抑制蛋白的研究
香蕉枯萎病菌重要致病酶PGC1的功能研究及基因克隆
新型毒性分泌蛋白基因的鉴定及其在香蕉与枯萎病菌互作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