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脊柱推拿“椎骨错缝”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其生物力学特性和神经传导功能变化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81072891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33.00
负责人:程英武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
批准年份:2010
结题年份:2013
起止时间:2011-01-01 - 2013-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孙武权,元唯安,何天翔,孔令军,高乾
关键词:
椎骨错缝动物模型神经电生理生物力学脊柱推拿
结项摘要

中医脊柱推拿是治疗脊柱伤病安全有效的物理疗法,但其核心概念"椎骨错缝"仍是科学假说:关节解剖位置改变和活动减少的基本临床特征得不到足够的影像学和解剖学支持;神经病性疼痛的局部机械压迫造模方法难以获得完整的脊柱节段生物力学特性描述,无法验证发生"椎骨错缝"脊柱节段"结构位移-生物力学-神经生物学-组织器官功能"链条上各环节间的关联。.本研究采用经皮植入外部连接固定,建立长期存活的"椎骨错缝"动物模型,前期研究显示,模型动物的生物力学特性发生改变,符合"椎骨错缝"的临床特征。在此基础上,通过进一步完善建模方法,增加神经电生理研究内容,以期阐明"椎骨错缝"生物力学特性变化及其对神经传导功能影响,从而为"椎骨错缝"的概念提供证据支持,完善中医脊柱推拿理论体系。

项目摘要

本课题已经依据项目计划书完成相关研究。研究发现外部连接固定系统诱导的“椎骨错缝”大鼠模型,随着造模后饲养时间的延长,出现了造模节段生物力学变化:刚度增加及造模节段椎体(L4、L6)后缘延线夹角屈伸变化范围减小;造模节段相应神经传导功能变化:下肢胫神经H反射、F波潜伏期延长,外周神经近端传导速度减小;造模节段相应脊髓背角神经元和相应神经根纤维出现病理变化:尼氏小体淡然、神经元死亡、神经根水肿等。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外部连接固定系统诱导的“椎骨错缝”大鼠模型相关病变符合其基本病理变化过程“椎骨错缝—生物力学变化—神经生物学变化—组织器官功能变化(疼痛和功能障碍)”。“椎骨错缝”大鼠模型为进一步研究中医脊柱推拿“椎骨错缝”相关理论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方法学平台。.研究过程中,课题组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相关论文9篇,SCI收录2篇;完成论著1部;国内学术会议报告1篇;培养研究生4名,其中博士2名(1名在读)、硕士2名。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DOI:10.16085/j.issn.1000-6613.2022-0221
发表时间:2022
2

1例脊肌萎缩症伴脊柱侧凸患儿后路脊柱矫形术的麻醉护理配合

1例脊肌萎缩症伴脊柱侧凸患儿后路脊柱矫形术的麻醉护理配合

DOI:10.3870/j.issn.1001-4152.2021.10.047
发表时间:2021
3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DOI:10.3799/dqkx.2020.083
发表时间:2020
4

湖北某地新生儿神经管畸形的病例对照研究

湖北某地新生儿神经管畸形的病例对照研究

DOI:
发表时间:2019
5

动物响应亚磁场的生化和分子机制

动物响应亚磁场的生化和分子机制

DOI:10.13488/j.smhx.20190284
发表时间:2019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中医脊柱推拿“椎骨错缝”大鼠模型疼痛相关神经递质及其脊髓背角C纤维电活动变化研究

批准号:81273869
批准年份:2012
负责人:程英武
学科分类:H3119
资助金额:7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椎骨错缝”大鼠模型模拟手法加载后相关生物力学特性研究

批准号:81403496
批准年份:2014
负责人:孔令军
学科分类:H3119
资助金额:23.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建立北方地区成人腰椎椎骨形态学和生物力学数据库

批准号:30671101
批准年份:2006
负责人:隋鸿锦
学科分类:C1105
资助金额:24.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颈部主要结构变化对颈椎发病影响及推拿治疗生物力学研究

批准号:30472247
批准年份:2004
负责人:房敏
学科分类:H3119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