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目旨在通过将风险管理理论与公共服务合同外包相结合,提出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取向下公共服务合同外包的综合性风险管理框架。项目研究将立足于国内公共服务合同外包发展的实践与现状,结合公共服务合同外包的典型个案,采用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系统研究与比较研究相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应用公共服务合同外包与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以合同外包过程为切入点,剖析公共服务合同外包过程中各阶段存在的主要风险、风险源以及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同时考虑到地方政府管理能力差异、公共服务特性、市场竞争程度的强弱,确立不同情境下的风险管理措施,建构一个公共服务合同外包的风险管理框架,以期有效防范和控制公共服务合同过程中的各种风险,进而改善公共服务合同外包的成效,推动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合同外包朝着更为理想的方向发展。
公共服务合同外包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国政府改革者手中的一件十分重要的管理工具或策略。公共服务合同外包改变了政府传统的直接生产方式,它在公共服务的生产环节引入私人企业或非营利组织参与与横向的合同治理方式,从而有助于政府机构实现节省成本、提高服务效率等组织目标。在中国,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建设服务型政府与吸引社会力量参与等行政改革的推进,公共服务合同外包改革成为近些年来中国公共服务领域内的一个非常引人瞩目的主题。为了深入理解公共服务合同外包这一管理工具,课题组采用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相结合、规范研究与经验研究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公共服务合同外包及其风险管理展开了深层次的分析。一是从委托代理理论、交易成本理论、公共选择理论与多中心治理理论出发,阐述公共服务合同外包的理论依据,从经济、管理、社会与政治四个层面概括与归纳各地方政府推行合同外包的现实动因;二是从国内的公共服务合同外包改革实践着手,明确中国各地方政府推行合同外包的三种运作模式(竞争模式、谈判模式与体制内外包模式)与实施过程(议程设立、合同订立、合同执行、合同评估);三是从政治学、经济学与管理学等多个学科视角出发系统、全面理解合同外包风险及其风险影响因素,将合同外包风险划分为公共价值层面、组织管理层面、项目操作层面三个层面,并寻找各类风险所内蕴的风险影响因素;四是采用问卷调查法与统计分析法理解与寻找项目操作层面的各类风险程度等级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五是采用案例分析法对上海市青少年事务外包、深圳市西乡镇城管服务外包、江西省村级扶贫服务改革试点项目三个案例展开分析,理解与解读政府管理者在推行合同外包时的运作模式、实施过程、面临风险、风险管理措施及风险残留情况等问题;六是提出推进合同外包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与具体对策。在开展项目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在社会科学战线、经济社会体制比较、天府新论、江汉论坛、福建省委党校学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刊物或学术会议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9篇;共同完成一篇研究报告,大约13万字;完成一篇政策建议稿,大约5000字。从研究计划安排来看,课题组按照预定的研究思路、研究进度与研究内容开展学术研究,已经完成预期的研究任务。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监管的非对称性、盈余管理模式选择与证监会执法效率?
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要素
自然灾难地居民风险知觉与旅游支持度的关系研究——以汶川大地震重灾区北川和都江堰为例
服务经济时代新动能将由技术和服务共同驱动
敏感性水利工程社会稳定风险演化SD模型
公共服务合同外包的适用范围及操作技术研究
研发公共服务外包的激励与控制研究:基于不完全合同与控制权分配的视角
产业供应链服务化条件下的服务外包决策与风险管理
基于双态模型的IT外包服务采纳及其风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