铬及其化合物是人类环境最常见的重金属污染物之一。铬有多种价态, 在环境中较为稳定的有Cr(Ⅵ)和Cr(Ⅲ),其中Cr(Ⅵ)易通过细胞膜。Cr(VI)进入细胞内被逐步还原为Cr(Ⅲ),并引发活性氧族(ROS)产生,导致细胞毒性。Cr(Ⅵ)还原与ROS产生均需从线粒体电子传递链获得电子,二者的关系至今尚未阐明。本课题用Cr(Ⅵ)处理肝细胞及线粒体,分别使用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Ⅰ抑制剂、复合体Ⅱ抑制剂、复合体Ⅰ抑制剂+复合体Ⅱ抑制剂3种阻断电子传递处理方式,检测Cr(Ⅵ)还原速率、线粒体电子传递链复合体Ⅰ-Ⅴ酶活性与相关电子受体(辅酶Q、细胞色素C)含量及其基因表达、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及能量代谢障碍、ROS生成量及氧化损伤等,以探讨Cr(VI)干扰肝细胞线粒体电子传递链功能的毒作用机制,其学术价值在于阐明Cr(VI)还原过程引发ROS产生的原因,为Cr(Ⅵ)危害的生物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六价铬[Cr(Ⅵ)]进入细胞后被逐步还原为三价铬[Cr(Ⅲ)],并在还原过程中通水引发活性氧族(ROS)的产生,这是目前国内外对Cr(Ⅵ)毒作用分子机制的基本共识。Cr(Ⅵ)还原与ROS的产生均需获得电子,这些电子从何而来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至今尚未被阐明。本研究假设Cr(Ⅵ)还原与ROS产生所需电子可能主要来自于线粒体电子传递链的电子漏。试验中用Cr(Ⅵ)处理肝细胞及其线粒体,并使用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MRCC)I、Ⅱ抑制剂以及两者联用的三种方式阻断电子传递,检测Cr(Ⅵ)的还原速率、电子漏、MRCC I-V的酶活性与相关相关基因表达、能量代谢障碍以及细胞凋亡等指标。研究结果表明Cr(Ⅵ)通过抑制MRCC I、Ⅱ增加了电子漏而诱导ROS的产生增加。Cr(Ⅵ)明显抑制线粒体3态呼吸以及呼吸控制率(RCR),并导致了以电子漏和ROS产生为特征的线粒体电子呼吸链功能障碍、ATP合成减少和细胞凋亡。Cr(Ⅵ)在MRCC I处得到其漏出的电子而被还原。且深入研究发现Cr(Ⅵ)不仅可以导致细胞能量代谢障碍,还可通过影响线粒体电子传递链功能而导致caspase-3的激活以及诱导ROS-p53依赖性的细胞周期阻滞而引起细胞凋亡的发生。此外,Cr(Ⅵ)通过影响线粒体VDAC1以及ANT1等基因的表达水平导致ATP转运功能失常引发细胞能量代谢障碍。总之,本项目的研究结果证实Cr(Ⅵ)通过干扰肝细胞线粒体电子传递链的功能而诱导细胞凋亡的发生,且由于MRCC抑制而引发ROS的积聚是Cr(Ⅵ)诱导肝细胞毒性的主要原因。抗氧化剂如NAC、维生素C等可明显缓解Cr(Ⅵ)所致的能量代谢障碍和细胞凋亡的发生,对拮抗Cr(Ⅵ)引起的肝细胞毒性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这些生物性干预措施为Cr(Ⅵ)暴露人群的职业病防治提供了实验依据。本研究成果的学术价值在于首次提出Cr(Ⅵ)引起肝细胞线粒体电子传递链功能紊乱是Cr(Ⅵ)导致能量代障碍及细胞凋亡的主要毒作用机制,并为阐明进一步研究Cr(Ⅵ)的毒作用机制以及制订Cr(Ⅵ)所致健康危害的生物预防措施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动物响应亚磁场的生化和分子机制
线粒体自噬的调控分子在不同病生理 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人穷还是地穷?空间贫困陷阱的地统计学检验
Ordinal space projection learning via neighbor classes representation
基于加权路径内点法的六相电机SVPWM四矢量调制方法
Parkin在Cr(VI)致鸡肝细胞线粒体自噬中的调控及机制研究
Cr(Ⅵ)诱导肝细胞线粒体VDAC损伤及其与细胞凋亡、能量代谢障碍的关系
一氧化碳可逆性抑制线粒体电子传递链保护复苏后心肌功能的机制研究
线粒体炫在电子传递链中产生的位点及其检测心脏衰老的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