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东缘新生代变形模式存在很大争议,争论的首要问题之一在于龙门山晚新生代的变形性质。本项目拟通过详细的地面地质调查和高分辨率地震剖面的精细构造解释,确定龙门山南段山前的新生代构造样式及其变化特征。采用磁化率各向异性(AMS)测量分析技术,获得山前不同位置的磁组构特征,分析弱应变沉积岩的磁组构与限应变强度的关系,根据磁线理的集中方向明确最大挤压应力方向,从而确定研究区的新生代有限应变特征。这项研究对于揭示龙门山地区的新生代变形性质,进而约束和检验我们对青藏高原东缘晚新生代变形模式的认识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此外,研究区的新生代构造变形与北段山前差异较大,发育有与龙门山整体走向斜交的南北向构造,本项目的研究也将为理解这种特殊构造变形提供重要的信息。
四川盆地西南部西侧为龙门山冲断带,南面紧挨川西南褶皱带,其新生代构造变形特征对于认识青藏高原东南缘的变形机制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磁组构是一种灵敏的应变指示计,在变形微弱的沉积岩地区尤为适用。.本项目在川西南地区开展了磁组构研究,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果:1)天全-乐山剖面采样点磁组构测试结果显示出3种弱变形的磁组构类型:沉积磁组构、初始变形磁组构和铅笔状磁组构。雅安-乐山剖面采样点的磁线理绝大部分为北东-南西走向,和龙门山南段的整体延伸方向一致,表明四川盆地西南缘新生代构造变形主要受控于龙门山的构造作用。飞仙关剖面的磁组构测试结果显示44%的采样点表现出磁线理和地层走向斜交的特征,由初始变形磁组构演变而来,并且所有异常磁组构仅局限在断层上盘,本文认为这是雅安地区新生代期间局部逆时针旋转引起变形叠加的结果。2)在平落坝及邛西背斜选取78个采样点进行磁组构测试,分析讨论利用磁组构确定弱变形沉积岩地区岩层产状的可行性。对平落坝背斜的磁组构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对初始变形磁组构而言,岩层面倾向= K3倾伏向+(或-) 180°, 岩层面倾角= 90°-K3倾伏角。3)邛西构造是弱变形的叠加型断层传播褶皱,其形成和演化可以分为两个阶段:NW-SE挤压阶段和近东西向收缩阶段。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纵肋-面板疲劳开裂的CFRP加固研究
小跨高比钢板- 混凝土组合连梁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
卫生系统韧性研究概况及其展望
栓接U肋钢箱梁考虑对接偏差的疲劳性能及改进方法研究
钢筋混凝土带翼缘剪力墙破坏机理研究
龙门山褶皱冲断带前缘断层相关褶皱的磁组构与有限应变研究
龙门山构造带南段中-新生代构造变形特征研究
龙门山山前隐伏活动断裂探测研究
龙门山南段晚新生代地壳缩短变形定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