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机制中树突状细胞对B细胞的直接作用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81170469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14.00
负责人:周振海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中山大学
批准年份:2011
结题年份:2012
起止时间:2012-01-01 - 2012-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童秀珍,邹外一,苏畅,陈媚,张玲,潘倩影
关键词: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树突状细胞。B细胞
结项摘要

树突状细胞(DC)在激发和控制获得性免疫反应的程度和范围中起关键作用。通常DC获取抗原后将信息传递给T细胞,辅助性T细胞进一步活化B细胞而产生体液免疫。现研究证实DC对B细胞存在不依赖于T细胞的直接作用。抗血小板抗体介导机制是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血小板破坏的主要机理,但抗体产生机制还不清楚。ITP患者DC存在异常。我们体外研究表明ITP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来源的DC(MoDC)活化后分泌B细胞活化因子(BAFF)、增殖诱导配体(APRIL)增加,直接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分泌抗体,其中BAFF起着一定作用。因此DC对B细胞直接作用可能在ITP抗体产生中起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之上,本课题试图研究外周血、骨髓、脾脏的髓系mDC,淋系pDC以及MoDC对B细胞的直接作用及其机制,DC分泌因子的作用以及上述机制的干扰措施,以明确ITP发病机制,为探索治疗ITP新方法打下基础。

项目摘要

树突状细胞(DC)在激发和控制获得性免疫反应的程度和范围中起关键作用。研究证实DC对B细胞存在不依赖于T细胞的直接作用。抗血小板抗体介导机制是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血小板破坏的主要机理,但抗体产生机制还不清楚。ITP患者DC存在异常。我们前期研究表明ITP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来源的DC(MoDC)活化后直接促进B细胞增殖,DC对B细胞直接作用可能在ITP抗体产生中起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之上,按照计划本课题进一步研究了外周血、骨髓、脾脏的mDC, pDC以及B细胞的分布特点及其特性,以及MoDC对B细胞的直接作用及其机制。研究发现各组患者各部位mDC比例均较高,以脾脏最为明显,未活化DC內吞抗原能力强,NF-kB可能在其中起一定作用。患者各个部位初始B细胞比例都较高,但记忆B细胞以难治性患者的脾脏比例最高。各部位初始型B细胞BAFF-R均高表达,但无差异,难治性患者脾脏记忆B细胞的BAFF-R表达最高,在不同BAFF浓度刺激下,难治组B细胞增殖最明显;ITP患者脾脏组织内可见mDC与B细胞直接接触,二者之间在体内确实存在直接作用。这些结果进一步明确了ITP发病机制,在国内外具有领先意义。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The Role of Osteokines in Sarcopenia: Therapeutic Directions and Application Prospects

The Role of Osteokines in Sarcopenia: Therapeutic Directions and Application Prospects

DOI:10.3389/fcell.2021.735374
发表时间:2021
2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治疗研究进展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治疗研究进展

DOI:
发表时间:2018
3

Bousangine A, a novel C-17-nor aspidosperma-type monoterpenoid indole alkaloid from Bousigonia angustifolia

Bousangine A, a novel C-17-nor aspidosperma-type monoterpenoid indole alkaloid from Bousigonia angustifolia

DOI:10.1016/j.fitote.2020.104491
发表时间:2020
4

PI3K-AKT-mTOR通路对骨肉瘤细胞顺铂耐药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PI3K-AKT-mTOR通路对骨肉瘤细胞顺铂耐药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DOI:
发表时间:2021
5

当归补血汤促进异体移植的肌卫星细胞存活

当归补血汤促进异体移植的肌卫星细胞存活

DOI:
发表时间:2016

周振海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浆细胞性树突状细胞在COP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对Treg的影响

批准号:81070032
批准年份:2010
负责人:陈雪芹
学科分类:H0105
资助金额:3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在慢性乙型肝炎发病机制中作用研究

批准号:30801035
批准年份:2008
负责人:徐宁
学科分类:H1104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树突状细胞迁移的分子机制及其在R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批准号:81471613
批准年份:2014
负责人:孙尔维
学科分类:H1107
资助金额:7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树突状细胞DEC-205受体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致耐受作用及机制研究

批准号:30800491
批准年份:2008
负责人:张晓琳
学科分类:H0804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