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目前是抗生素原料药生产大国,但不是强国,在抗生素绿色生产和研发方面,尤其在抗生素药渣治理与资源化方面,尚处起步阶段。发酵法生产抗生素过程中产生的大量药渣,因残留抗生素的存在,极大地限制了其资源化利用,更重要的是,成为造成环境抗生素蓄积、耐药菌泛滥的主要原因之一。本课题组已在堆放泰乐菌素药渣附近土壤中筛选、驯化到一株对药渣残留泰乐菌素具有高效降解作用的降解菌。本项目拟在前期研究基础上,通过对降解菌降解药渣残留泰乐菌素的方式;泰乐菌素被降解的关键位点;降解产物的组成、结构、归趋及环境安全性;降解泰乐菌素过程的限速步骤和降解动力学;降解菌生长与泰乐菌素降解的关系;降解酶关键功能基因等方面地深入研究,探明废弃药渣中残留泰乐菌素的微生物降解机理,旨为泰乐菌素药渣环保处理及其资源化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为我国其它抗生素废渣、废水的综合治理,提供可借鉴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发酵法生产抗生素过程中产生的大量药渣,因残留抗生素的存在,极大地限制了其资源化利用,更重要的是,成为造成环境抗生素蓄积、耐药菌泛滥的主要原因之一。本课题以泰乐菌素药渣为研究对象,探讨生物法降解药渣中残留泰乐菌素的效果及其机制。.1、建立了甲醇提取、正己烷脱脂、流动相为乙腈-0.02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检出限为0.05 mg/L的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渣中残留泰乐菌素的方法。.2、筛选到对泰乐菌素具有明显降解作用的菌株,经16S rRNA序列等分析,分别鉴定为越南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vietnamiensis)和无丙二酸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amalonaticus),在GenBank上登录号为KC282371和JF272614。用B. vietnamiensis处理泰乐菌素药渣5d,初始浓度低于100 mg/L药渣中未检出泰乐菌素残留;6d内可降解200 mg/L中99%泰乐菌素,7d内可使300~500 mg/L泰乐菌素降解99%以上。泰乐菌素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特征。.3、B. vietnamiensis产生的降解泰乐菌素酶是胞内组成酶,相对分子量为55 kDa。该酶降解泰乐菌素的适宜温度为35 ℃,pH为7.5,降解泰乐菌素的Km为0.33 mmoL/L,Vmax为1.89 nmoL/(mg•min)。在温度 20-50 ℃,pH 5.0-8.0条件下,对泰乐菌素均能保持较高的降解活性,1 h内即可完全降解200 mg/L的泰乐菌素。.4、B.vietnamiensis降解泰乐菌素的分子机制是:泰乐菌素A首先脱掉一个碳霉糖生成泰乐菌素B,然后分子中内酯键和醛基再发生水解和还原反应,生成两种新的降解产物。泰乐菌素降解产物经环境安全性试验,未发现对生态环境产生毒副作用。.5、利用泰乐菌素药渣为主要原料,生产出纤维素酶活5600U/g,木聚糖酶活78400U/g,酸性蛋白酶活2160U/g,β-葡聚糖酶活134400U/g和果胶酶活8400U/g的复合酶制剂,该成果已产业化应用。.6、本研究不仅探明了药渣中残留泰乐菌素的微生物降解机制,而且还获得了利用降解后泰乐菌素药渣为原料生产酶制剂的方法,为泰乐菌素药渣环保处理及其资源化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为我国其它抗生素废渣废水的综合治理,提供可借鉴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钢筋混凝土带翼缘剪力墙破坏机理研究
抗生素在肿瘤发生发展及免疫治疗中的作用
硫化矿微生物浸矿机理及动力学模型研究进展
采用理化复合技术降解发酵药渣中残留四环素机理的研究
泰乐菌素通过CysM蛋白干预猪链球菌生物被膜形成机制的研究
乙酰异戊酰泰乐菌素转化菌株可控式分化的RNAi调控系统的构建和分析
泰乐菌素/胞外DNA在粘土矿物界面的共吸附行为及DNA耐药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