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是雌雄同花的自交植物,雄性不育系可作为接受花粉的雌性植株,而本研究中发现的雌性不育系可成为雄性植株,作为杂交中提供花粉的授粉者,使小麦实现两性分离。我们已完成的经典遗传分析认为,小麦雌性不育受两对隐性主基因控制。第一主基因已经定位在2DS上,距SSR标记barc95约8cM。本研究将利用近来建成的遗传分离大群体寻找与该主基因更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并对其精确定位,找到连锁距离小于1cM的遗传标记,并将其转换成育种实践中可以直接运用的SCAR标记,为克隆小麦雌性不育主基因以及标记辅助选择奠定基础;分析主基因的遗传效应和互作方式,试图阐述小麦雌性育性的遗传机理,探讨雌性不育在小麦性别发生及进化中的可能作用。本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探索成果均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钢筋混凝土带翼缘剪力墙破坏机理研究
湖北某地新生儿神经管畸形的病例对照研究
山核桃赤霉素氧化酶基因CcGA3ox 的克隆和功能分析
涡轮叶片厚壁带肋通道流动与传热性能的预测和优化
小麦温光敏核不育系的育性遗传及不育基因的定位
小麦高温敏感雄性不育基因htms1的精细定位及候选基因分析
小麦隐性雄性不育新基因msZK9336的精细定位和图位克隆
油菜光敏核不育基因的精细定位及候选基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