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驴资源大国,新疆在驴乳等特色资源和产业开发方面走在前列。驴是一种以秸秆等粗饲料为主的草食动物,盲肠在粗饲料消化代谢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产生大量以乙酸为主的挥发性脂肪酸(VFA)。虽然,研究证实葡萄糖是非反刍动物乳中脂肪酸合成的主要代谢底物,也有相关研究表明马属动物脂肪酸合成时对葡萄糖和乙酸有同等的利用秩序,推测驴盲肠(产生大量VFA,尤其是乙酸)在驴乳脂肪酸合成中起着重要作用。项目以新疆地区特色资源-驴为研究对象,采用连续灌注技术、稳定性同位素标记法和分子生物学技术,通过研究盲肠VFA产生规律、不同VFA对乳脂肪酸组成的影响、重要VFA的乳腺吸收规律、重要VFA形成乳脂肪酸的关键代谢途径及重要VFA对乳脂肪酸合成关键酶基因转录与表达的影响,阐明盲肠VFA在驴乳脂肪酸形成中的作用及关键作用机理。本研究将为制定泌乳驴营养标准和饲养方案提供支持,为深入开展驴乳资源开发与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近年来驴产业发展发展迅速,驴养殖中营养需求问题是当前产业的瓶颈之一。需要系统的基础研究数据为产业发展提供支撑,而驴乳开发利用是驴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项目针对驴后肠发酵产物与驴乳成分间的关系,主要针对下列问题进行研究:(1)驴盲肠VFA组成特点;(2)盲肠VFA产生规律;(3)不同VFA组成对驴乳成分的影响;4)乙酸的组织吸收特点及关键代谢途径(5)乙酸对乳腺组织中关键酶活性及基因表达的影响研究。研究发现:驴盲肠发酵类型属于以纤维素为主要底物的乙酸产物型,乙酸、丙酸和丁酸占总量的95%左右,尤其是乙酸和丙酸占85-90%,是最主要的发酵产物;在高纤维饲粮条件下,测出盲肠乙酸和丙酸的产生和吸收速率较马盲肠和反刍动物瘤胃中低;盲肠灌注乙酸+丁酸有助于整体提高乳成分含量,而灌注乙酸和丙酸对乳脂肪酸合成的影响更明显;盲肠中的乙酸经肝脏代谢后,直接为乳腺摄取,作为乳成分尤其是乳脂合成的原料,但一次性灌注乙酸对乳腺中乳脂合成相关酶和基因的表达影响不明显。项目揭示了驴盲肠的发酵特点,并直接证实了盲肠主要发酵产物-乙酸是乳成分合成的原料来源。项目揭示后肠营养在驴营养代谢中的作用举足轻重,为进一步研究不同生产方式和日粮条件下驴营养需求量和营养调控提供了科学参考。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2016年夏秋季南极布兰斯菲尔德海峡威氏棘冰鱼脂肪酸组成及其食性指示研究
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的多模态超声特征和临床病理对照研究
不同初始虫口密度赤拟谷盗成虫危害对小麦粉挥发性物质的影响研究
高光谱图谱融合检测羊肉中饱和脂肪酸含量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hESC-derived hepatocytes 中抗HBV干扰素反应模式及关键ISGs 的功能分析
驴盲肠微生物多样性及日粮组成对其影响机理研究
VFA对绵羊肌内和皮下脂肪生脂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及其机理研究
鲜驴乳中游离脂肪酸对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H37Rv活性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酶交联作用对浓缩乳蛋白凝胶性的影响及增凝机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