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国际上首先发现雷公藤内酯醇(TPL)能诱导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株和患者原代细胞凋亡,对正常细胞几无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TPL对地塞米松耐药的MM 细胞株(MM.1R)同样有效,研究发现TPL通过抑制NF-κB核转位和抑制PI3K/Akt途径发挥作用。提示NF-κB、PI3K/Akt途径有可能是TPL的作用靶点。更有意义的是,TPL能增加MM.1R的糖皮质激素受体(GR)的表达,并且该效应不被IL-6抑制,表明TPL是一极具潜力的新型抗MM及耐药MM的药物,但是其作用的直接靶点是什么?该靶点在逆转耐药骨髓瘤中发挥怎样的作用目前还不清楚。本课题以TPL为基本结构,应用药物化学方法合成新的衍生物并进行靶蛋白的筛选;2D电泳质谱分析蛋白序列测定确定靶蛋白;并检测靶蛋白在MM及耐药MM中的作用。通过这个关键靶点,将可设计更多小分子药物,提供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抗MM靶向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题以雷公藤(TPL)为基本结构,应用药物化学方法合成新的衍生物雷公酮,后者与骨髓瘤细胞作用前后的细胞制备的匀浆以及细胞匀浆与TPL作用,经双向电泳与质谱分析探寻TPL直接作用的靶蛋白。结果电泳显示靶蛋白条带较多,需要进一步洗脱或改变雷公酮的浓度。此时,我们发现美国人Titov在natrue Chemical Biology杂志上发表了寻找到雷公藤的靶蛋白是XBP。因此,继续做这部分研究已经没有意义了。因此,我们按照标书的后一部分内容,研究了TPL克服耐药的机制。我们发现,TPL能增加耐药骨髓瘤的糖皮质激素受体,从而增加耐药细胞对激素的敏感性,该结果不被骨髓瘤最重要的调控因子-白介素6的阻断。进一步发现TPL与地塞米松联合使用能增加对骨髓瘤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促进细胞凋亡。同时发现TPL能下调microRNA142-5p与181a的表达,后两种微小RNA能抑制糖皮质激素受体的表达,因此,我们得出,TPL是通过下调微小RNA142-5p与microRNA181a的表达,进而促进骨髓瘤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的表达,改变耐药细胞对激素的耐药,从而提高杀伤骨髓瘤细胞的效果。microRNA142-5p与microRNA181a可能就是TPL的作用靶点或作用靶点之一。为骨髓瘤的治疗可能提供了新的方法。.课题组共发表SCI论文2篇,培养了1名博士研究生与1名博士后。在本课题的资助下,作为“多发性骨髓瘤耐药机制及新疗法的应用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课题组获得了2012年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丙二醛氧化修饰对白鲢肌原纤维蛋白结构性质的影响
PI3K-AKT-mTOR通路对骨肉瘤细胞顺铂耐药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内质网应激在抗肿瘤治疗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
洛党参与党参药典品种的质量比较研究
C-藻蓝蛋白抑制TGF-β1诱导的宫颈癌Caski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
雷公藤内酯醇靶蛋白的发现及其作用机理的研究
基于活性的蛋白质组分析(ABPP)确认中药分子雷公藤内酯醇的细胞靶点
雷公藤内酯醇调控多发性骨髓瘤组蛋白甲基化表观遗传学途径的研究
2-甲氧基雌二醇诱导骨髓瘤细胞分化的分子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