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子蛋白17(sperm protein 17, Sp17)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肿瘤相关抗原,具有在正常体细胞(睾丸除外)中限制性表达,在肿瘤细胞中高表达的特点,是靶向治疗的理想候选靶分子。本项目组已成功制备了高特异性和亲和力的Sp17的单克隆抗体,并将其运用于多种临床肿瘤的标本Sp17的检测,发现Sp17在妇科相关肿瘤组织中高频表达。本研究拟利用动物在体肿瘤光学成像技术,考察该单克隆抗体对Sp17高表达的肿瘤的靶向作用。拟利用高表达Sp17的卵巢癌细胞和动物模型,一方面考察Sp17单克隆抗体的体内外抗肿瘤活性,并探讨其作用机制;一方面以Sp17单克隆抗体为靶向载体,将"弹头"药物阿霉素与抗体偶联,形成抗体药物偶联物,在确保其抗体免疫活性不受影响的前提下,考察其体内外抗肿瘤活性及靶向性,为研制高效低毒,特异性强的抗肿瘤药物提供实验依据,开发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抗卵巢癌抗体靶向药物。
本项目以癌瘤-睾丸(cancer-testis, CT)抗原-精子蛋白17(sperm protein 17, Sp17)为靶点,利用制备的抗Sp17单克隆抗体(anti-Sp17 mAb)与生物相容性近红外染料吲哚花青素衍生物(ICG-Der-2)偶联,小鼠在体光学成像考察anti-Sp17 mAb的肿瘤靶向作用,结果显示anti-Sp17 mAb能够特异、稳定地结合于肿瘤部位。利用高表达Sp17的卵巢癌细胞和动物模型,体内外考察anti-Sp17 mAb及其阿霉素(Doxorubicin,DOX)免疫偶联物的抗肿瘤活性。体外结果显示Sp17 mAb对Sp17+ 的SKOV3细胞无直接细胞毒作用,但当以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或血清为效应细胞或效应因子时, Sp17 mAb对SKOV3细胞的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作用和补体依赖的细胞毒作用(CDC)均成呈剂量依赖关系。进而,我们利用DOX和抗体结构中的氨基,以二琥珀酰亚胺基酒石酸盐(DST)为交联剂制备anti-Sp17 mAb-DOX偶联物,并考察其体内外抗卵巢癌活性,结果显示一个抗体分子上平均偶联约6个DOX分子;形成的anti-Sp17 mAb-DOX偶联物保留了anti-Sp17 mAb对Sp17蛋白和Sp17+的卵巢癌细胞株SKOV3和HO8910的结合能力和免疫反应性;并能够内化至Sp17+的细胞内;体外结果显示 anti-Sp17 mAb-DOX偶联物能明显降低SKOV3和HO8910细胞活力,加速细胞的凋亡;体内实验结果显示,anti-Sp17 mAb-DOX偶联物能明显抑制荷瘤裸鼠的肿瘤的生长,且与DOX组对比,anti-Sp17 mAb -DOX偶联物的毒副作用明显降低。以上结果表明,Sp17是卵巢癌潜在的治疗靶点,以anti-Sp17 mAb为基础的免疫偶联物是有良好应用前景治疗卵巢癌的靶向药物。本项目已发表论文5篇,其中1篇被SCI收录,多次参加学术会议,为卵巢癌的靶向治疗提供新的途径和理论依据。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祁连山天涝池流域不同植被群落枯落物持水能力及时间动态变化
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柚木光辐射前后的抽提物成分
物联网中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与挑战
丙二醛氧化修饰对白鲢肌原纤维蛋白结构性质的影响
PI3K-AKT-mTOR通路对骨肉瘤细胞顺铂耐药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三聚叶酸-maytansine偶联物靶向治疗卵巢癌的实验研究
TPBG单抗-α-Amanitin偶联物靶向治疗肺癌的研究
Sp17作为卵巢癌预后分子标志物及其介导化疗耐药机制研究
抗MUC-1单克隆抗体修饰的多功能纳米载体用于卵巢癌靶向治疗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