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动植物-病原细菌的相互作用中产生的H2O2(过氧化氢)对互作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般认为,上述互作H2O2来源于寄主质膜结合的NAD(P)H氧化还原酶。但后来首先在动物病原细菌中发现:病原细菌本身也释放H2O2,而且这些H2O2在互作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我们及其他研究者陆续发现植物病原菌本身也存在H2O2释放现象,但是,是否这些H2O2也象动物病原细菌H2O2那样在植物-病原细菌互作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急需探索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本实验拟利用实验室较丰富的植物病原细菌及其H2O2突变体资源,通过细胞化学染色法(电镜)、荧光法及化学发光法等对植物病原细菌细胞中内源H2O2产生、调控机制及其可能的生理、病理学功能进行系统研究。本项目的突破不但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植物病原细菌,而且是对生物体抗氧化理论、寄主-病原细菌互作理论的重要补充。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桂林岩溶石山青冈群落植物功能性状的种间和种内变异研究
黑河上游森林生态系统植物水分来源
卡斯特“网络社会理论”对于人文地理学的知识贡献-基于中外引文内容的分析与对比
山核桃赤霉素氧化酶基因CcGA3ox 的克隆和功能分析
青藏高原--现代生物多样性形成的演化枢纽
根际促生细菌诱导植物产生干旱耐受性的生理机制
植物细菌病原体毒性的激活机制研究
过氧化氢在补血草属植物盐胁迫生理生态响应中调控作用的研究
线虫病原细菌感知宿主的信号调控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