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典型区域历史时期土地利用格局变化重建

基本信息
批准号:41271123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80.00
负责人:刘峰贵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青海师范大学
批准年份:2012
结题年份:2016
起止时间:2013-01-01 - 2016-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陈琼,周强,吉太加,戴燕,杨登兴,赵志龙,才让,邹新华,石飞
关键词:
青藏高原土地利用历史时期
结项摘要

Historical land use and land cover change of representative regions have attracted much scientific attention. The comprehensive researches of reconstructing historical land use change on regional scale not only access to the global environment change researches, but also provide rich regional information for global change studies. Based on Chinese and Tibetan historical archives and documents, statistics, maps, and remote sensing satellite data in recent 60 years, etc, this study reconstructs historical land use pattern change of the representative regions in the Tibet Plateau and important social and natural events related to land use change in history. The land use change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representative regions in the Tibet Plateau were analyz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human-environment coupled system, we discuss the response mechanism of historical land use pattern to regional climate change, natural disasters, policy management, and other external factors by using regional climate change, natural disasters, policy management, metrological and such high resolution information. This provides necessary theoretical and experiential suggestion for regional land use policies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典型地区历史时期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一直是国际关注的问题之一,重建历史时期区域尺度上的土地利用变化的综合研究既是参与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具体途径,也为全球变化提供丰富的区域信息。本研究将基于中、藏文历史档案和文献及近60年来的相关统计、地图、遥感卫星等数据,重建历史时期青藏高原典型区域重大历史事件、自然事件相对应的土地利用变化格局,对比分析青藏高原不同典型区域历史时期土地利用变化的特征,并利用区域气候变化、自然灾害、政策管理、器测数据等高分辨率信息,从人类-环境耦合系统的角度探讨青藏高原典型区历史时期土地利用格局对区域气候变化、自然灾害、政策管理等外界因素的响应机制,为该地区土地利用政策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理论和经验启示。

项目摘要

典型地区历史时期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一直是国际关注的问题之一,重建历史时期区域尺度上的土地利用变化的综合研究既是参与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具体途径,也为全球变化提供丰富的区域信息。本研究通过构建和设计了适合青藏高原河谷地区历史时期耕地格局重建的网格化模型,在此基础上收集河湟谷地和西藏一江两河地区的中、藏文历史档案和文献数据,分别重建了河湟谷地唐代(1期)、明代(5期)、清代(5期)、民国(1期)共12期近1300年的耕地分布格局,同时重建了西藏一江两河地区清代(3期)近300年的耕地分布格局,分析了河湟谷地和西藏一江两河地区耕地变化的时空特征、主要原因和驱动机制,并建立了一套历史时期的耕地数据库。结果显示:唐代河湟谷地耕地以军事屯田为主,总面积约为321.13km2。耕地主要分布在聚落四周,垦殖率整体偏低,垦殖强度在行政区域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性,民族地区垦殖率最低。明代河湟谷地建置制度、军事防御、屯田和驿道对耕地的分布产生重要影响,明初期耕地仅集中在聚落周围,随着聚落增筑,耕地开垦的平均海拔和空间范围有所增加,耕地主要在人类可开垦到的区域内依自然条件择优分布;清代河湟谷地耕地面积的变化具有明显的波动性,屯科秋站垦地与番地呈现出此消彼长、此长彼消的变化趋势,耕地的空间格局经历了垦殖-抛荒-复垦-撂荒的发展阶段,区域气候变化、自然灾害、政策管理等外界因素对其具有显著影响。在此基础上运用推算模型重建了清代至民国时期河湟谷地林草地的空间变化和分布格局,分析了耕地、林地、草地之间的相互转换过程,得出垦殖草地和森林的面积不超过各类植被面积的1/2,垦殖灌木林地面积不超过灌木林地面积的1/3,农业能够维持平稳发展的状态。同时通过西藏一江两河地区耕地分布阈值的确定和河湟谷地灌区分布与耕地分布关系的探讨,为该地区土地利用政策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和经验启示。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DOI:10.3799/dqkx.2020.083
发表时间:2020
2

青藏高原--现代生物多样性形成的演化枢纽

青藏高原--现代生物多样性形成的演化枢纽

DOI:10.1360/SSTe-2019-0112
发表时间:2020
3

政策驱动下石羊河流域生态效应变化分析

政策驱动下石羊河流域生态效应变化分析

DOI:10.13870/j.cnki.stbcxb.2020.06.027
发表时间:2020
4

Ordinal space projection learning via neighbor classes representation

Ordinal space projection learning via neighbor classes representation

DOI:https://doi.org/10.1016/j.cviu.2018.06.003
发表时间:2018
5

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研究——以广西龙胜县为例

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研究——以广西龙胜县为例

DOI:
发表时间:2020

刘峰贵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40261003
批准年份:2002
资助金额:14.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40761003
批准年份:2007
资助金额:18.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历史时期典型岩溶环境的自然变化与人类影响:石笋记录

批准号:90102001
批准年份:2001
负责人:谭明
学科分类:D0713
资助金额:40.00
项目类别:重大研究计划
2

农业补贴政策的农户行为响应与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以江苏典型区域为例

批准号:41101160
批准年份:2011
负责人:陈志刚
学科分类:D0109
资助金额:23.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物质代谢响应研究

批准号:40901297
批准年份:2009
负责人:马其芳
学科分类:D0112
资助金额:18.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4

青藏高原不同气候区典型冰川动态变化的SAR探测研究及区域特征分析

批准号:41471066
批准年份:2014
负责人:周建民
学科分类:D0106
资助金额:9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