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题旨在建立一种新型具有阿霉素pH敏感释药性质的拟内源性人工重组低密度脂蛋白纳米脂质载体(DOX-rLDL),在提高载体对药物携载量的同时,实现该载体在体内的长循环性、对肿瘤细胞的靶向性和药物的pH敏感释放。研究和探讨载体转运、细胞靶向、胞内代谢及肿瘤抑制的机制。.研究对天然LDL的基本组成成分进行重组和优化,构建人工重组低密度脂蛋白纳米脂质载体(rLDL),并携载经pH敏感化学键修饰的阿霉素油酸衍生物。采用药剂学、药效学、结构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手段,开展载体结构、性质和功能三者的关系及拟内源性载体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性(MDR)的研究,以期达到科学评价、规律探索、揭示本质的目的。.本课题探索人工重组低密度脂蛋白作为药物载体应用的适宜性,以及对肿瘤组织实现智能性杀伤作用的可行性,使用跨学科先进的研究手段,探索该系统的相关问题,阐明作用机理和规律,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新颖性。
低密度脂蛋白是人血浆中含量最多的一种血浆脂蛋白,起到运输脂类尤其是胆固醇的作用。近年来的临床研究发现,恶性肿瘤患者的血脂水平与肿瘤的负荷及疾病的活动性密切相关,其原因主要是肿瘤细胞对低密度脂蛋白(LDL)的摄取明显增加,特别是耐药性肿瘤细胞的细胞膜上,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的活性显著增强。本课题设计和制备了一种新型具有阿霉素pH敏感释药性质的拟内源性人工重组低密度脂蛋白纳米脂质载体。1.合成了以pH敏感键结合的油酸-阿霉素前药,经液相检测前药在pH7.4不发生断裂,而在pH5.0以下发生断裂。油酸-阿霉素在二氯甲烷中的溶解度显著提高;2.纳米脂质核心制备中在制剂学优化处方的基础上,以细胞摄取率的指标进一步优化了生物学处方,脂质核心的细胞摄取率显著提高;3.采用不同工艺将ApoB-100结合于纳米脂质核心表面,并以元二色谱测定,结合后ApoB-100的结构变化,并测定MCF-7细胞中摄取能力,确定以孵育法结合的蛋白结构基本无改变,细胞摄取率最高;4.考察了拟低密度脂蛋白纳米脂质载体在敏感细胞和耐药细胞的细胞摄取、转运和外排过程,结果证明拟低密度脂蛋白纳米脂质载体是以受体介导的内吞途径进入细胞,可以绕过P糖蛋白的外排;5. 体内药效学证明其抑瘤效果显著强于阿霉素溶液和普通阿霉素纳米脂质载体组;6小鼠活体成像实验结果表明拟低密度脂蛋白纳米脂质载体在小鼠体内低密度脂蛋白纳米脂质载体在肿瘤部位的蓄积量较高。本课题研究证明人工重组低密度脂蛋白作为药物载体应用具有适宜性,以及对肿瘤组织实现智能性杀伤作用是可行性的。本研究达到了预期的设计目的和指标,目前发表中文论文2篇,SCI论文1篇,申请专利1项,培养硕士研究生2名。油酸-阿霉素前药的研究正在进一步进行中。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Nucleolin targeting AS1411 aptamer modified pH-sensitive micelles for enhanced delivery and antitumor efficacy of paclitaxel
敏感性水利工程社会稳定风险演化SD模型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靶向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不同改良措施对第四纪红壤酶活性的影响
低密度脂蛋白作为抗癌药物靶向新载体的研究
高转膜率肿瘤EGFR靶向的多功能纳米脂质载体的构建与评价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介导的具有肿瘤靶向性的纳米脂质载体的研究
新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修饰的肿瘤靶向纳米脂质载体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