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膜乳化技术的均一、智能IPN微球的构建和应用

基本信息
批准号:51173187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62.00
负责人:王玉霞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批准年份:2011
结题年份:2015
起止时间:2012-01-01 - 2015-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高飞,郝冬霞,张洁,张岳玲,韦祎,赵希,司天保,寇星
关键词:
膜乳化技术固定化酶微反应器蛋白质组IPN智能微球
结项摘要

本研究将膜乳化技术引入互穿网络聚合物(IPN)制备技术,制备具有良好刺激响应性、粒径均一、可控的微球,构建新型智能载酶微反应器,为蛋白质组学固定化酶解技术提供新方法新思路。研究线性高分子浓度及其单体的配比、交联剂用量等参数对IPN性能的影响,采用激光共聚焦、原子力显微镜等先进技术手段从微观层面考察不同组成IPN凝胶微球的溶胀行为特征,建立适合semi-IPN凝胶微球的溶胀行为模型,指导载体设计;考察酶浓度、活化剂用量、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固载量及酶活的影响;以模型蛋白酶解为例,考察固定化酶活力、最适pH、最适温度、储存稳定性、重复利用性等;优化微反应器的LCST,使其低于最适酶解温度,从而保证酶解时处于疏水状态,发挥其智能性。根据这些参数优化微球结构及酶固定化反应,试用于蛋白质组复杂样品酶解处理,可期实现复杂蛋白质混合物的高效快速酶解。

项目摘要

蛋白质组学已成为当前研究热点,蛋白质组样品制备存在着耗时长、不能重复利用等问题,申请人制备半互穿网络结构的温敏微球固定化酶,处理蛋白质组混合物,可重复利用、降低处理时间。本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考察了单体配比,交联剂、引发剂的含量对微球内部互穿结构对微球制备的影响,优化制得了一系列不同结构的PNIPAM/PAA半互穿结构微球;2)完成了PNIPAM/PAA半互穿结构微球的形貌和刺激响应行为的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微球其表面羧基分布均匀,并且具有很好的温度和 pH 双重敏感性;3)完成了PNIPAM/PAA微球酶固定化条件的优化,优化了:吸附时间、离子强度、反应过程pH、给酶量、EDC与微球羧基比例对酶固载量和酶活的影响,最优条件下制得的固定化酶的固载量和酶活分别达到 465 mg/g 和 86 %;4)优选出三种不同结构的PNIPAM/PAA 半互穿微球,分别在优化条件下进行酶固定化,考察了不同微球固定化酶的结合率与固载量。结果表明不同结构微球固定化酶的结合率均高于95%以上,固载量大致相同,为后续酶性质的对比提供了基础;5)考察了不同结构微球上固定化酶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羧基的分布情况决定了酶被固定的位置;6)完成了不同微球固定化酶,并比较了固定前后微球形貌和性质,结果表明除了PNIPAM/PAA半互穿结构微球LCST值变化不大之外,其余三个结构微球固定化酶之后LCST值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7)储存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储存到第28天,固定化酶的相对活力为均为80%以上,自由酶的相对活力为70%;8)最适温度结果表明,固定化酶在较大的温度范围内 (30 oC~40 oC) 能保持很高的活力,最适温度有所提高并且范围增大;9)最适pH研究结果表明微球通过羧基将酶固定后,使酶构象得到保持在pH 6~9区间能保持较高活力,在pH 8 处达到最高值,与自由酶相比最适pH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拓宽;10)完成了固定化酶酶解 BSA和蛋白质组混合物 效果考察,可将酶解时间由原来的 >12hr 缩短为<0.5h,大大提高了酶解效率,并且可以重复利用,这对进一步的应用将具有重要意义。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DOI:10.17521/cjpe.2019.0351
发表时间:2020
2

硬件木马:关键问题研究进展及新动向

硬件木马:关键问题研究进展及新动向

DOI:
发表时间:2018
3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DOI:10.7606/j.issn.1000-7601.2022.03.25
发表时间:2022
4

转录组与代谢联合解析红花槭叶片中青素苷变化机制

转录组与代谢联合解析红花槭叶片中青素苷变化机制

DOI:
发表时间:
5

端壁抽吸控制下攻角对压气机叶栅叶尖 泄漏流动的影响

端壁抽吸控制下攻角对压气机叶栅叶尖 泄漏流动的影响

DOI:
发表时间:2020

王玉霞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11501084
批准年份:2015
资助金额:18.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59972034
批准年份:1999
资助金额:14.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30772593
批准年份:2007
资助金额:27.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30973562
批准年份:2009
资助金额:3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50372063
批准年份:2003
资助金额:23.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20706053
批准年份:2007
资助金额:18.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50672095
批准年份:2006
资助金额:29.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21501110
批准年份:2015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30572207
批准年份:2005
资助金额:3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50172044
批准年份:2001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59772016
批准年份:1997
资助金额:16.5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膜乳化耦合溶剂挥发法制备微球的方法学研究及微球性质间关联规则模型的建立

批准号:81173562
批准年份:2011
负责人:蔡程科
学科分类:H3206
资助金额:58.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尺寸均一、可控的自发荧光壳聚糖纳微球制备和应用

批准号:50703043
批准年份:2007
负责人:王连艳
学科分类:E0305
资助金额:22.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尺寸均一的高分子磁性微球的新制备法及其应用研究

批准号:20376082
批准年份:2003
负责人:马光辉
学科分类:B0804
资助金额:26.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均一、可控的微球及其制备过程的基础研究

批准号:20536050
批准年份:2005
负责人:马光辉
学科分类:B0804
资助金额:150.00
项目类别:重点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