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外周神经损伤是糖尿病致残的重要原因,本研究拟对2型糖尿病外周神经损伤患者及糖尿病鼠外周神经损伤模型在应用ARI干预前后不同阶段,采用荧光定量PCR及FISH技术对糖尿病鼠模型坐骨神经及坐骨神经小动脉,AR、PARP的mRNA基因表达定量定位分析,结合电镜观察神经损伤形态学变化;同时进行电生理检查各实验组人及鼠不同阶段感觉神经与运动神经改变,不同阶段取外周血定量检测氧化和抗氧化两组物质、NO以及AR、PARP活性。综合分析上述指标,揭示ARI通过哪些指标起作用。并观测糖尿病外周神经损伤并发症发生前后不同时段上述指标的变化,明确哪些指标对糖尿病外周神经并发症的发生有敏感的预测功能。通过ARI治疗显效组及无效组的上述指标研究,分析这些指标中哪些可以作为评估ARI治疗效果的有用指标。以寻找到一组能够预测外周神经损伤发生和治疗效果评估的实验室指标。
糖尿病的发病率持续增长,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疾患,其中尤以2型糖尿病多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2型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有50%-90%的糖尿病患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病变可累及运动、感觉和植物神经。晚期患者常需截肢治疗,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糖尿病外周神经系统疾病发生的因素错综复杂,但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所以进行糖尿病外周神经系统慢性并发症发生机制研究,寻找有效的防治措施已刻不容缓。本实验研究采用糖尿病神经病变大鼠模型,应用依帕司他(ARI)100mg/kg/d溶解后以灌胃方式给药治疗,实验第22周处死大鼠采用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测定各组大鼠坐骨神经组织中SOD、CAT、GPX、AR的蛋白水平,采用电子显微镜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大鼠坐骨神经组织中上述物质的表达及定位。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大鼠外周血中AR、PARP、O2-、H2O2、NO、SOD及CAT。电镜结果显示DPN组大鼠坐骨神经有髓神经纤维髓鞘扭曲变型,排列紊乱疏松,出现板层分离和皱缩,雪旺细胞有皱缩,给予依帕司他灌胃后有所好转。Western blot 结果显示随着病程的进展,大鼠坐骨神经中SOD、CAT、GPX蛋白水平均表现为随病程进展逐渐下降趋势,喂药后渐渐升高。实验各组AR蛋白水平随病程进展逐渐增加,喂药后逐渐降低。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SOD、CAT、GPX阳性信号主要在胞浆及胞膜表达,尤其是就是施旺细胞核、施旺细胞质、髓鞘。AR主要表达坐骨神经雪旺细胞、髓鞘,轴突内都有极少量表达。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大鼠外周血中各指标,结果显示DPN组外周血中AR、PARP活性增高,O2-和H2O2的含量增高,NO含量降低,SOD及CAT含量减少。应用ARI干预治疗的DPN大鼠血清O2-和H2O2的含量均有下降,NO水平增高,SOD和CAT含量升高,AR活性及PARP含量降低。使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患者外周血中O2-、H2O2、NO,SOD与CAT。结果显示DPN患者外周血中, O2-和H2O2的含量增高,NO含量降低, SOD及CAT含量减少。本课题通过检测各阶段大鼠及患者氧化应激相关物质及AR、PARP、NO等,阐明ARI治疗机制的关键因素,对于早期诊断和治疗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并发症有重要价值。本课题培养博士研究生一名,硕士研究生三名,发表SCI一篇,综述三篇。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内点最大化与冗余点控制的小型无人机遥感图像配准
坚果破壳取仁与包装生产线控制系统设计
湖北某地新生儿神经管畸形的病例对照研究
动物响应亚磁场的生化和分子机制
多源数据驱动CNN-GRU模型的公交客流量分类预测
神经素在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发病机制方面的研究
外周神经与转基因细胞移植治疗实验性青光眼视神经病变
Wnt5a, HIV外周神经病的关键通路及治疗靶点
针刺治疗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机理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