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密集地区村镇聚居空间耦合机理和协同规划研究- - 以苏锡常地区为例

基本信息
批准号:51308365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25.00
负责人:洪亘伟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苏州科技大学
批准年份:2013
结题年份:2016
起止时间:2014-01-01 - 2016-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杨新海,郑皓,张振龙,陆丽,汤淑星
关键词:
城镇密集地区苏锡常地区耦合机理村镇聚居空间协同规划
结项摘要

It's need to study the rural space planning theory and methods appropriate to the rural settlement space system self-organization,because of the complex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owns and villages in the high-density area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apid urbanization. As a sample of Wuxi,Suzhou and Changzhou region, this project analyzes the disordering phenomenon and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the rural settlement space on the basis of the ecological security, economic efficiency, social harmony and context protection. Using the systemic science and self-organization theory, the project proves the coupling mechanism of the towns and villages settlement space, analyzes the planning mechanism of the coupling and reveales the synergetics effect of planning and coupling. Then it puts forward the rural settlement space collaborative planning methods composed of optimizing the structure of rural settlement space, refactoring village community system, improving rural residential house removal mode and guiding the urban compact growth. The study has an important significance of taking the scientific cognizance of the rural settlement space development rules and promoting the study on the rural space planning theory and methods. It also has a positive meaning of raising the level of rural planning, guiding rural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practices, optimizing the environment of rural residential area and promot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ural areas.

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城镇密集地区村庄与城镇两个聚居空间系统间的关系日益复杂,亟需研究适宜村镇聚居空间系统自组织规律的空间规划理论和方法。本项目以苏锡常城镇密集地区为例,立足村镇地区生态安全、经济高效、社会和谐与文脉保护,分析城镇密集地区村镇聚居空间无序化现象和成因机制;运用系统性科学和自组织理论,探明村镇聚居空间耦合机理;基于"耦合"分析村镇聚居空间规划作用机制,揭示规划作用与村镇聚居空间耦合的协同效应;进而从优化村镇聚居空间结构、重构村庄群落体系、改善村镇住区撤并模式和引导城镇空间紧凑生长等方面建构村镇聚居空间协同规划方法。预期成果对科学认知村镇聚居空间发展规律、推动村镇空间规划理论与方法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对提高村镇规划水平,指导村镇规划管理实践,优化村镇地区人居环境,促进村镇地区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项目摘要

城镇密集地区村镇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课题。村镇聚居空间作为承载发展的重要媒介,两者间的关系日益复杂,研究适宜村镇聚居空间系统自组织规律的空间规划,以提高空间主动服务及促进村镇发展的积极作用,是当前村镇发展的迫切需求。本项目以苏锡常地区为例,立足村镇地区生态安全、经济高效、社会和谐与文脉保护,从时间维度研究传统聚居逻辑转变后,村镇聚居空间结构、村庄群落、村镇住区和城镇规模等的无序化特征及成因机制,重点探究规划行为缺失或不当所引发的无序化现象及作用机理;运用系统科学理论和自组织理论,从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研究村镇聚居空间耦合的空间层次、内容形式和动态过程,分析影响耦合的内生调和机制和外在干预机制,研究规划建构对内生调和机制、外在干预机制的“正”“负”效应,进而探讨与村镇聚居空间耦合协同的规划方法。本项目研究表明:(1)城镇密集地区村镇聚居空间依据村镇经济发展单一需求自主聚居的传统逻辑,受到区域环境容量、生态保护、城乡统筹、社会关系和文化传承的共同作用,呈现出在新时期重组更加开放和协调的自组织可持续耦合发展路径的迫切需求。(2)村镇聚居空间的耦合态表现为多层级差异化的结构与形态动态耦合的过程。在从“城-镇-村”到“村-镇”的不同聚居空间层级中,新的耦合秩序的建立是纵向和横向、外部与内部的空间要素间的多维结构性耦合,具有差异化的形态耦合特征,是一个与发展不断调和的动态过程。(3)村镇内生系统变革与外部系统作用的耦合是村镇聚居空间系统耦合的核心动力,而与此对应的各空间要素结构和形态的耦合是应变动力。(4)在规划响应耦合动力机制进而促进村镇聚居空间新耦合态的进程中,规划促成核心动力与应变动力的耦合是序参数,即规划不仅需要影响作为慢变量的核心动力机制和快变量的应变动力机制,更需要调和慢变量与快变量的协同关系。项目研究建立了苏锡常地区村镇发展的空间信息库,探索了以促成村镇聚居空间新耦合态的协同规划,提出了优化现有村镇规划编制与实施管理的策略。项目研究有助于科学认知当前村镇聚居空间发展状态和趋势,优化村镇空间规划理论和方法,提高村镇规划水平,指导村镇规划管理实践,促进村镇地区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和方法探索。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DOI:10.17521/cjpe.2019.0351
发表时间:2020
2

环境类邻避设施对北京市住宅价格影响研究--以大型垃圾处理设施为例

环境类邻避设施对北京市住宅价格影响研究--以大型垃圾处理设施为例

DOI:10.11821/dlyj020190689
发表时间:2020
3

钢筋混凝土带翼缘剪力墙破坏机理研究

钢筋混凝土带翼缘剪力墙破坏机理研究

DOI:10.15986/j.1006-7930.2017.06.014
发表时间:2017
4

基于二维材料的自旋-轨道矩研究进展

基于二维材料的自旋-轨道矩研究进展

DOI:10.7498/aps.70.20210004
发表时间:2021
5

水氮耦合及种植密度对绿洲灌区玉米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特征的调控效应

水氮耦合及种植密度对绿洲灌区玉米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特征的调控效应

DOI:10.3864/j.issn.0578-1752.2019.03.004
发表时间:2019

洪亘伟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苏、锡、常地区城乡空间环境发展规划研究

批准号:59238151
批准年份:1992
负责人:赵炳时
学科分类:E0802
资助金额:30.00
项目类别:重点项目
2

基于知识表示与推理的城乡用地空间格局演变与优化研究——以苏锡常地区为例

批准号:40871255
批准年份:2008
负责人:濮励杰
学科分类:D0111
资助金额:37.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经济开发区土地合理集约利用与产业空间准入机制研究- - 以苏锡常地区为例

批准号:40971072
批准年份:2009
负责人:张落成
学科分类:D0108
资助金额:3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中国城镇密集地区城市与区域管治研究——以苏南地区为例

批准号:40001007
批准年份:2000
负责人:张京祥
学科分类:D0109
资助金额:18.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