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锈菌在热带地区不能形成冬孢子,在我国北方锈病区武汉可以在10-11月初形成,数量少。冬孢子的形成与大豆品种、温度、温度、光照等有关,最重要的是温度和品种,日均温20℃,日了低温在16℃以下,方能形成。昼液温差大9-14℃,冬孢子形成数量多。感病品种(32d)较抗病品种(36)d先出现冬孢子,且冬孢子堆数多。冬孢子堆的大小与数量成负相关。在13-25℃,200Lux冬孢子堆数量多体积大。自然条件下形成的冬孢子不能萌发侵染大豆,落入土中的病残体也不能引起大豆发病。说明在我国北方病区武汉等地冬孢子不能成为初次侵染源。再一次证明了我国北方病区大豆锈菌初次侵染源来自南方的夏孢子,通过气流由南向北传播。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图卷积网络的归纳式微博谣言检测新方法
多源数据驱动CNN-GRU模型的公交客流量分类预测
简化的滤波器查找表与神经网络联合预失真方法
基于天然气发动机排气余热回收系统的非共沸混合工质性能分析
压电驱动微型精密夹持机构设计与实验研究
黄瓜霜霉菌卵孢子形成及其在侵染循环中的作用
西北地区马铃薯晚疫病菌卵孢子在侵染循环中的作用
家蚕微孢子虫孢壁蛋白质组及其在侵染中的作用研究
自噬在小麦受叶锈菌侵染诱发的过敏性反应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