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胁迫会导致鱼类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发生变化,但导致这种变化的分子机理在鱼类上很少有人研究。本项目拟从大黄鱼抗高温的种质材料筛选入手,通过家系构建、SNP图谱绘制及eQTL分析等步骤,筛查抗高温的SNP位点并进行验证,研究大黄鱼抗高温位点的效应、相互关系及网络调控,探讨大黄鱼抗高温的分子机理,为抗高温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依据,并为其他海水鱼类的同类研究提供借鉴。项目预期得到大黄鱼中等密度的SNP图谱一张,找到抗高温的SNP位点,基本阐明大黄鱼抗高温的分子机理,得到一批抗高温的种质材料,发表高水平论文4-6篇,培养研究生5-8人。
本项目研究了高温处理7d、14d对12月龄大黄鱼生理、生化的影响,结果显示,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K+浓度、尿素氮和胆固醇5个指标与对照相比都存在显著的变化,可作为高温反应指标。通过缓慢升温方式,初步确定2月龄大黄鱼初始死亡温度为33.0 ℃,半致死温度为35.5 ℃,致死温度为36.0 ℃。从32个家系中筛选出耐高温家系1个,构建大黄鱼中等密度的微卫星、SNP图谱各1张,筛选出与高温相关的微卫星标记3个、SNP标记38个。分析了高温胁迫组和对照组的转录组数据,共发现1259个表达存在显著差异的基因,其中821个基因为显著性高表达,438个基因为显著性低表达。发表学术论文10篇,其中SCI收录5篇。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项,培养研究生6人。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温和条件下柱前标记-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枸杞多糖中单糖组成
小跨高比钢板- 混凝土组合连梁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
结核性胸膜炎分子及生化免疫学诊断研究进展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靶向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基于Pickering 乳液的分子印迹技术
食管癌转移高风险性相关的SNP位点筛查研究
牙鲆转录组中鳗弧菌抗性相关的SNP筛查及关联分析
杆状体肌病致病基因位点筛查及新突变基因定位研究
海南人群长寿相关基因位点的筛查与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