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脆弱区的生态恢复研究一直是人地系统科学的研究热点,当前研究侧重于自然因素方面,而对人文因素尤其是农户生计考虑不足。本项目针对这一研究热点与研究背景,选取福建省土壤侵蚀区典型案例地作为研究区域,以农户生计方式为切入点,以地理学、生态学、社会学等交叉学科理论为指导,拟采用系统分析方法、3S技术、数学模型、情景分析法等技术方法,深入研究基于农户生计下的生态恢复问题,阐明农户生计方式对生态恢复的作用机理;并系统研究农户生计方式影响因素、调整与演化机制及其规律,建立以生计资本为核心的农户生计决策模型,阐释农户生计方式的调整与演替过程;利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对案例地不同的政策情景进行动态模拟分析,阐明不同条件下人地系统演进的路径选择与动态过程;提出生态脆弱区生态恢复调控措施以及人地系统优化途径,为全国生态脆弱区人地系统的优化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理论与科学决策依据。
生态脆弱山区生态系统恢复研究一直是人地系统科学的研究热点,而农户生计的正向演化是促进山地生态系统恢复的关键。本项目探讨了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山地生态脆弱区农户生计演化的过程、规律和驱动机制,构建了农户生计演化对山地生态系统作用的基本框架,研究农户生计演化对山地生态系统恢复的作用机理,揭示了农户生计演化对山地生态系统恢复的作用和意义。研究认为,近三十年来,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山地水土流失及山地生态系统的退化与农户生计密切相关,农户生计压力与农业扩大化是该地区山地生态系统退化的根本原因之一;并发现农户生计正向演化通过引起农户土地利用变化及柴薪燃料的替代,从而减轻对土地利用的压力及促进山地生态系统的恢复,故生态治理和农户生计演化是研究区近十年来山地生态系统恢复的根本原因。同时,将生态治理和农户生计演化与宏观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构建农户生计正向演化的“推—拉”模型,认为本地生态治理措施、脆弱自然地理环境和较低的收入构成农户生计演化的主要“推力”,而生态补偿、外部区域的发展及较高的收入构成农户生计演化的主要“拉力”,共同推动农户生计向非农化和农业专业化演进,从而阐明了经济发展、农户生计演化以及山地生态系统恢复之间的作用机制。最后,研究了农户可持续生计的构建对于维持生态恢复成果的影响,认为通过生态补偿和林权改革等体制创新提升农户生计资本及农户生计的可持续性,从而推动生态脆弱区社会-生态系统的恢复力及农村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以上研究为我国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山地生态脆弱区的生态恢复和生态建设政策的宏观配置、科学实施与决策具有重要的科学依据。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近 40 年米兰绿洲农用地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研究
生物炭用量对东北黑土理化性质和溶解有机质特性的影响
政策驱动下石羊河流域生态效应变化分析
基于农户视角的三江平原湿地恢复与替代生计选择研究
生态补偿对生态脆弱区农户可持续生计影响机制研究
基于农户生计的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与生态系统服务调控机理研究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农户生计及生态足迹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