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OH)2D3 (VitD)是维生素D3的生物活性成分,不仅维持骨骼和钙磷代谢,还具有广泛免疫调节作用。既往研究中我们检测了SLE患者的VitD水平,发现即使是初发SLE患者都存在显著的VitD缺乏。研究还证实VitD能抑制正常人B细胞增生并诱导其凋亡,抑制B细胞分化成类转变重组后的记忆B细胞和浆细胞以及免疫球蛋白的产生。同时B细胞自身能表达参与调节VitD功能的蛋白,如VDR、1α-羟化酶和24-羟化酶。我们还发现,VitD能上调P27的基因表达,其可能对调节B细胞增殖及下游分化极为重要。由此,我们证实VitD在维持B细胞稳态中起重要作用,并提出假设VitD缺乏导致SLE患者B细胞过度活化,纠正VitD缺乏可能对治疗SLE至关重要。本研究拟检测SLE患者体内VitD代谢通路中的重要环节,并探索VitD影响SLE患者B细胞分化的具体阶段及潜在分子机制。为VitD治疗SLE提供依据。
维生素D3(VitD)的主要生理学功能是调节机体的钙磷平衡,其活性成分为1,25(OH)2VitD (V1,25)。近年来的研究显示VitD还具有广泛的免疫调节作用。VitD水平的异常在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有报道。以往有报道维生素D缺乏见于SLE,RA,多肌炎,局限性硬皮病,I型糖尿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但维生素D缺乏是原发还是继发于疾病治疗尚不得而知。为了进一步明确维生素D在风湿性疾病发病中的作用,本课题首先对不同风湿性疾病的初发患者进行V1,25水平测定,探讨维生素D水平在不同的风湿性疾病发病中的作用,并分析其水平与疾病的临床相关性。.SLE(系统性红斑狼疮)作为自身免疫病的原型,至今病因不明。其发病机理研究及治疗仍具有很大的挑战性。SLE患者中存在B细胞免疫耐受缺陷,记忆细胞和浆细胞比例增高是其外周B细胞异常的两大特征。近年的研究包括B细胞清除治疗的有效性,强烈提示B细胞可能作为一个中心环节在该疾病的发病机理中发挥作用。我们的前期研究已证实1,25(OH)2D3对B淋巴细胞也有直接的免疫调节作用,包括抑制B细胞增生、减少类转变后记忆B细胞和浆细胞的分化、以及 Ig 的产生。本研究拟对SLE患者体内VitD代谢通路中影响VitD功能的主要代谢酶水平及受体水平进行检测,明确导致SLE患者VitD缺乏的重要环节所在。并通过对外周B细胞的亚群分析来了解VitD作用狼疮患者B细胞分化成熟的具体阶段,补充VitD能否有效恢复B细胞稳态。.初步结果显示, 初发SLE患者存在显著的维生素D缺乏,且V1,25水平与SLEDAI积分、抗体产生以及肾脏受累呈明显的负相关,提示V1,25参与SLE的发生和发展。明确初发活动性SLE患者其受体VDR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而其上游代谢转化酶和下游降解酶的表达未见统计学差异。VitD对B细胞有免疫调节作用。但对于不同分化阶段的外周血B细胞亚群调节作用不同。研究证实提示V1,25对B细胞的抑制主要作用于记忆B细胞群,对未活化B细胞有部分作用,而对已经分化成熟为浆细胞则无作用。V1,25抑制类转变前的记忆B细胞向类转变后的记忆细胞分化作用尤为明显。检测了21例狼疮患者VitD水平与其外周B淋巴细胞的亚群比例,探索其相关性,并有待进一步的临床VitD治疗研究,为今后开展VitD治疗SLE患者提供依据。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The Role of Osteokines in Sarcopenia: Therapeutic Directions and Application Prospects
Bousangine A, a novel C-17-nor aspidosperma-type monoterpenoid indole alkaloid from Bousigonia angustifolia
PI3K-AKT-mTOR通路对骨肉瘤细胞顺铂耐药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人β防御素3体内抑制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 内植物生物膜感染的机制研究
Locally efficient estimation in generalized partially linear model with measurement error in nonlinear function
SPARC对B淋巴细胞发育和功能影响研究
研究维生素A促进人淋巴细胞功能的机理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泌乳素对调节性B细胞的调控作用及其影响自身抗体分泌的研究
基于端粒-端粒酶系统维生素D3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改善作用机制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