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了沉积食性的日本剌沙蚕和心形海胆及滤食性的蛤仔、缢蛏和紫彩血蛤作为生物扰动和生物沉降实验生物。利用肠道镜检法、玻璃珠示踪颗粒、同位素示踪技术、中子活化示踪技术及生物扰动实验系统(Annular Flux System),测定了这些实验生物扰动速率、对沉积物/海水界面通量的作用。生物扰动实验系统(AFS)的建立及其预备实验和第一阶段实验的成功,标志着我国海水/沉积物界面过程研究表向现场实验阶段。该系统可在模拟5cm/s-50cm/s流速条件下,研究生物扰动导致的沉积物/海水界面通量、再悬浮速率、临界侵蚀速率及各类摄食实验。以上成果已转入“973”重大基础研究项目,是完成水层一底栖耦合课题研究的有效手段。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生物炭用量对东北黑土理化性质和溶解有机质特性的影响
动物响应亚磁场的生化和分子机制
大型底栖动物对浅水湖泊沉积物-水界面耦合的扰动机制
物理和生物扰动对湖泊沉积物-水界面微环境与磷再生及迁移的影响
底栖动物扰动功能群组合对沉积物-水界面厌氧氨氧化过程的影响机制
生物扰动对湖泊沉积物有机质矿化环境及效应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