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香豆素的新型近红外染料的设计合成及在生物领域的应用

基本信息
批准号:2137325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85.00
负责人:刘卫敏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批准年份:2013
结题年份:2017
起止时间:2014-01-01 - 2017-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赵俊芳,杨立泉,周炳江,牛广乐,郭亮,刘琳
关键词:
香豆素光物理分子设计近红外生物传感
结项摘要

Near infrared (NIR) fluorescent dyes are advantageous for in vivo bioimaging because of deep tissue penetration and negligible interference from the background autofluorescence of biomolecules in the organism. However, traditional NIR dyes suffer from limited fluorescence quantum yields in aqueous solution, poor photostability, small Stokes shift, and difficult synthesis. This project designed a series of novel fluorescent dyes by hybridizing coumarin and rhodamine moieties. The coumarin- and rhodamine-fused conjugated system demonstrated the following expected advantages: (i) the as-synthesized dyes retained the advantages conferred by the rigid structure of the coumarin and rhodamine derivatives, such as high fluorescence quantum yields, large Stokes shift, high photostability, and good water soluble. (ii) the emission wavelength was extended to the NIR region (>650 nm) when the fused-ring conjugate structure was extended during its facile synthesis. Therefore, these NIR fluorescent dyes are excellent candidates for biological applications, such as biosensor, bioimaging, biomarker, and clinical diagnosis.

近红外荧光染料由于其独特的优点,如对生物组织有更深的透光能力、有很强的抗生物组织自发光的干扰、可用于活体成像等,在生物学、临床医学上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然而目前真正实用化的近红外荧光染料极其有限,且存在着荧光效率低下、光稳定性差、Stokes位移小、合成路线复杂等问题,从而阻碍了近红外荧光染料的广泛应用。本项目拟利用原料易得的香豆素类衍生物,将香豆素与罗丹明两类发色团有机结合,设计出一类新型的近红外荧光染料。该类染料一方面能保留香豆素和罗丹明染料各自的优点,如Stokes位移大,光稳定性高、水溶性好等;另一方面香豆素基团的引入使得分子共轭体系大为增加,结构更加刚性,从而使得发射波长大大红移(达到650nm以上),同时具有较高的发光量子效率。期望该类新型荧光染料能在生物传感、体内外成像、生物标记等领域得到应用,并有望筛选出具有良好商业化应用前景的新型近红外传感分子与标记试剂。

项目摘要

设计合成光稳定性好、荧光效率高的近红外荧光染料不仅具有挑战性,同时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本项目基于原料易得的香豆素类衍生物,将其与其他传统荧光染料有机结合,取长补短,设计了一类新型的近红外荧光染料,并详细研究了其在生物检测及细胞成像中的应用。首先,将香豆素与派洛宁、N,O-双齿二氟化硼配合物、荧光素、苯并吡喃稠合,设计合成了一系列新型近红外荧光染料,该类染料不仅具有各自的优点,同时还具有发射波长长或者聚集诱导发光等新的特性,结合X单晶衍射和理论计算详细研究了不同取代基对其光物理性质的影响。其次,在香豆素与派洛宁杂合染料基础上进行取代修饰,设计合成了几类新型月牙型的氧杂蒽染料以及特异性荧光探针,不仅提高了其在极性溶剂中荧光量子产率,并引入氨基、羧基等活性基团通过进一步修饰制备了特异性荧光探针。最后,对新型荧光染料及其衍生物荧光探针进行了细胞及活体实验研究,详细考察了细胞毒性、成像效等,并研究了特异性核仁RNA探针、pH探针、溶酶体探针、线粒体探针在细胞分裂、凋亡中的应用。此外,本项目也将杂合的设计思想应用到荧光探针的设计上,将两个活性基团同时引入到香豆素母体上,制备出了能够区分识别三种小分子生物巯基的荧光探针。通过本项目研究,成功制备了一系列的新型荧光染料和荧光探针,为设计近红外荧光染料提供了很好思路。依托本项目已发表SCI论文12篇,待发表论文3篇;申请专利1项,获得授权专利2项;培养博士研究生2名,硕士研究生2名。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DOI:10.7498/aps.67.20171903
发表时间:2018
2

路基土水分传感器室内标定方法与影响因素分析

路基土水分传感器室内标定方法与影响因素分析

DOI:10.14188/j.1671-8844.2019-03-007
发表时间:2019
3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DOI:10.16085/j.issn.1000-6613.2022-0221
发表时间:2022
4

硬件木马:关键问题研究进展及新动向

硬件木马:关键问题研究进展及新动向

DOI:
发表时间:2018
5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DOI:10.7606/j.issn.1000-7601.2022.03.25
发表时间:2022

刘卫敏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20903110
批准年份:2009
资助金额:19.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31701794
批准年份:2017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具有抗HIV活性的新型香豆素衍生物的设计、合成与生物活性研究

批准号:20672022
批准年份:2006
负责人:王洋
学科分类:B0706
资助金额:28.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香豆素衍生物的设计、合成、构效关系及光敏活性研究

批准号:21162007
批准年份:2011
负责人:骆焱平
学科分类:B0706
资助金额:50.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3

新型SERMs类双香豆素抗骨质疏松药物的设计、合成及活性评价

批准号:20902016
批准年份:2009
负责人:陈华
学科分类:B0706
资助金额:21.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4

以osthol为先导物的新型香豆素类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

批准号:20502011
批准年份:2005
负责人:章维华
学科分类:B0706
资助金额:26.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