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人们日常思维和活动的基础,类概念层级的加工问题一直备受争议。以往研究从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和神经病理学角度考察了类概念层级的优先加工及其争论问题。然而,导致这些争论的原因及优先加工的实质、心理过程、神经生物学机制目前并不清楚,也很少有研究探讨概念层级间的关系问题,难以将其应用到其他认知领域的研究中。本项目力图从发展心理学、认知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等角度,系统探讨不同年龄阶段个体对不同层级类概念的加工优先性及其心理过程和神经过程,初步阐明人类个体在类概念层级加工优先性上的发展规律、心理机制和神经机制。拟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第一、概念层级加工优先性的心理机制是什么?主要探讨概念层级加工的实质、心理成分和心理过程等问题。第二、不同类概念层级关系认知神经机制是什么?第三、概念层级优先加工优先性在不同年龄阶段个体身上如何表现?
类概念是人们日常思维活动的基石,弄清个体对类概念层级关系的加工机制,对于进一步探究各种高级认知活动的加工机制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项目从认知神经科学的角度,较为系统地探讨了概念层级关系加工的优先性及其影响归纳推理的认知神经机制。在此基础上,对概念层级关系与因果关系和主题关系进行比较,进一步探讨了不同概念关系加工的认知神经机制。具体而言,相关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不同层级关系加工的优先性及其对推理的影响。研究发现,概念层级加工及其对推理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距离效应和方向效应。其中,距离效应(如上位-下位与基位-下位)影响归纳推理的论断力度,主要反映在P300波幅(250-500ms)和PSW(700-1000ms)成分上;而方向效应(如上位-下位与下位-上位)主要影响论断的有效性,主要反映在N400和P300成分上。.(2)概念信息和关系复杂度影响归纳推理的认知神经机制。研究表明,概念信息(如语言标签)对归纳推理具有重要影响,儿童的归纳推理也是基于概念进行的;与此同时,前额叶皮层(如左额叶皮层和双侧背外侧前额叶皮层)可能参与了关系复杂性对归纳推理的调节。.(3)概念层级关系和主题关系加工的差异及其电生理特征。当要求被试在长时间隔(SOA>1000ms)的S1-S2范式下进行相似性判断时,与主题相关词对相比,分类相关词对(处于同一概念层级)在500-600 ms诱发一个额部正波,这可能与语义整合有关。当要求被试在短时间隔(SOA=300ms)的语义启动范式下完成词汇决定任务时,与主题关系相比,层级关系(处于不同概念层级)诱发的额部负波(400-550ms)更大。这些结果支持概念关系加工的双过程理论(比较和整合),而非单一的比较过程。.(4)概念层级关系加工和因果关系加工的差异。研究发现,当要求被试判断相继呈现词对是否相关时,与因果关系相比,层级关系(处于不同概念层级)诱发的额部负波(400-550ms)更大。此外,层级关系与单向连接和因果关系的不对称表征是分离的。具体而言,层级不对称主要受空间位置的心理表征影响,单向连接受时间压力调节,而因果不对称主要受时间顺序影响,三种不对称性表征分别表现在P2、N400和额部负波上。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基于细粒度词表示的命名实体识别研究
基于图卷积网络的归纳式微博谣言检测新方法
地震作用下岩羊村滑坡稳定性与失稳机制研究
湖北某地新生儿神经管畸形的病例对照研究
不同层级句法结构中语义加工的认知神经机制
面向多模态概念获取和绑定的类脑层级结构神经网络研究
汉语视听觉词汇加工神经机制的比较和认知发展研究
类包含和替代包含推理的发展认知神经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