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汇的字形信息是否必须以语音信息为中介才能激活语义信息?三十多年来,对拼音文字的研究对这一阅读的根本问题做出了肯定的回答。中文是非拼音文字的典型代表,其语义加工是否也必须以语音为中介?这一汉语认知的核心问题,虽经国内外学者多年研究,仍存在极大争议。本申请采用行为学和脑功能磁共振技术,从一个新颖的思路,即通过对比视觉和听觉词汇加工任务的行为相关性和其涉及神经机制的不同,来探求解决这一经典难题。本研究充分考虑汉语特点,集中考察具有代表性的双字词类别。这一思路上年度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小额资助,已获得较好的初步成果,证实了其可行性。本项目拟以更系统性的工作深入发展、推进该思路,通过成人与中小学生的对比研究,提供阅读过程中加工通道的发展变化模式。中文是自源性文字的直接后裔,同拼音文字构成最强烈的对比。本研究有望证实或证伪语音中介这一重大学术理论,为完善阅读教育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基于SSVEP 直接脑控机器人方向和速度研究
基于公众情感倾向的主题公园评价研究——以哈尔滨市伏尔加庄园为例
桂林岩溶石山青冈群落植物功能性状的种间和种内变异研究
卡斯特“网络社会理论”对于人文地理学的知识贡献-基于中外引文内容的分析与对比
汉语亚词汇语义加工的发展研究
词汇、句法和语义—基于认知实验的汉语加工过程研究
汉语声调的听觉认知加工
汉语加工中词汇和句法歧义解决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