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药物抗CD20单抗(Rituximab,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是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DLBCL)的一线标准治疗,但超过50%的患者仍短期内复发。我们对比研究DLBCL患者肿瘤复发前后的组织标本,发现B细胞激活因子(BAFF)/NF-κB/Bcl-xL通路在复发淋巴瘤组织表达明显增高。我们提出这一通路的激活通过促进DLBCL肿瘤细胞的活化和增殖,从而成为DLBCL对抗CD20单抗联合化疗耐药的原因和潜在干预靶点。在前一项国家自然基金的工作基础上,本研究拟分别采用BAFF抗体、NF-κB抑制剂硼替佐米、Bcl-xL抑制剂棉酚、RNA干扰和基因转导技术,通过阻断或激活BAFF/NF-κB/Bcl-xL通路,联合抗CD20单抗及化疗药物,体内外研究上述干预对DLBCL的抗肿瘤作用,探索以BAFF/NF-κB/Bcl-xL通路为靶点克服DLBCL对抗CD20单抗联合化疗耐药的新途径及其分子机制。
靶向药物抗CD20单抗(美罗华)联合化疗是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DLBCL)的一线标准治疗,但超过50%的患者仍短期内复发。我们研究发现BAFF和BAFF-R在DLBCL肿瘤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是72.1% (98/136)和47.1%(64/136);BAFF-R阳性表达的患者接受R-CHOP方案化疗后达到的肿瘤完全缓解率较BAFF-R不表达患者明显较高,提示表达BAFF-R的患者对含美罗华联合化疗的方案化疗敏感性更高;而BAFF和BAFF-R在滤泡性淋巴瘤(FL)肿瘤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是88.7% (102/115)和87.8% (101/115),BAFF-R高表达与FL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较差相关,而BAFF并不影响DLBCL患者的PFS和OS。分别采用Western blot法和RT-PCR法检测发现在多种B细胞性淋巴瘤细胞株中分别存在BAFF在蛋白水平和mRNA水平的表达; BAFF三种受体BCMA、TACI和BAFFR均在多种B细胞性淋巴瘤细胞株中存在表达;采用Calcusyn软件分析了BAFF中和抗体联合美罗华对B细胞性淋巴瘤的杀伤作用强于单用BAFF中和抗体以及单用美罗华,从而证明以BAFF为靶点的治疗有望进一步提高目前B细胞淋巴瘤标准治疗药物美罗华的疗效。BAFF中和抗体处理B细胞性淋巴瘤后可诱导自噬相关特征性蛋白LC3-II的表达,从而诱导淋巴瘤细胞发生自噬,其机制在于BAFF中和抗体可引起B细胞性淋巴瘤细胞NF-κB、Bcl-2、AKT、PI3K表达水平的下调,从而诱导B细胞性淋巴瘤细胞生存通路的下降,最后发生自噬和凋亡。进一步采用mTOR抑制剂RAD001 (everolimus)对淋巴瘤细胞的抗肿瘤作用。研究发现mTOR抑制剂RAD001 (everolimus)对淋巴瘤细胞株通过诱导细胞周期阻滞于G1期而具有抗增殖作用;在先给化疗药物、后用RAD001的特定的给药顺序下,RAD001分别联合淋巴瘤常用治疗药物阿霉素、依托泊苷和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米佐具有协同抗淋巴瘤作用;而在相反的给药顺序下,RAD001与上述药物的联合呈拮抗作用,从而提示靶向自噬和衰老途径的治疗与化疗的联合可能存在时序依赖性的协同作用。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监管的非对称性、盈余管理模式选择与证监会执法效率?
小跨高比钢板- 混凝土组合连梁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The Role of Osteokines in Sarcopenia: Therapeutic Directions and Application Prospects
葡萄糖转运蛋白3(GLUT3)诱导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化疗耐药的分子机制研究
ALDH1A1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化疗耐药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活化B细胞(ABC)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NF-κB/YY1/miR-181a/b反馈通路研究
CD44调节ABC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ROS介导化疗耐药的研究